莫言再次语出惊人,他说:“退休后才发现,什么同事、同学、朋友,都是人生过客,最终都会全军覆没,什么攀比、计较、面子,都越来越没有意义。人老了,最高级的活法,是做好以下3件事情!” 莫言这六十多年来,经历的烂事不在少数。他出生在贫困年代,少时便要忍饥挨饿,还要经常忍受父亲的毒打。成年后,他虽靠着写作,发表了一些作品,渐渐有了一定名气,但由于出身和相貌的原因,他依旧被人瞧不起;甚至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反而因此遭到不少人的批判和鄙夷。 有人诋毁他的作品尽是黑暗和色情,有人辱骂他以及他的家人;莫言长时间没出书后,又有人嘲讽他江郎才尽。然而对于以上种种,他却看得非常透彻。 谈及被人辱骂嘲讽的经历,莫言只回应了四个字:“不闻不问。”世人的闲言碎语,他听之任之;烂人的中伤诋毁,也没有将他击垮。 因此,莫言才能始终保持充沛的创作欲望,贡献出多部优秀作品。尤其是代表作《生死疲劳》,更是经典。莫言在提及这部小说时,曾不无得意地说:“诺贝尔奖评审团之所以将奖项授予我,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完整阅读了《生死疲劳》这部作品。” 莫言的《生死疲劳》用六道轮回的魔幻外壳,包裹着最锋利的人性解剖刀。读完整部书,你会明白::“什么同事、同学、朋友,都是人生过客,最终都会全军覆没,什么攀比、计较、面子,都越来越没有意义。人老了,最高级的活法,是做好以下3件事情!” 重视锻炼,身体好才是福气 人老了,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要懂得锻炼,保持健康。身体好,才是真正的福气。叔本华说过:“幸福十分之九都建立在健康之上。” 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别拿健康去换别的东西。吃好、睡好、放宽心,多运动,让身体保持活力,才能真正享受生活。身体健康,意味着能自己照顾自己,不用依赖别人,这才是晚年真正的幸福。富足了,生活自然也就精彩了。 保持沉默:言语的留白艺术 人到晚年,渐渐懂得:言语如茶,适度才显其味。年轻时总想说服他人,年长后才明白,许多事争不出所以然。《道德经》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的智慧往往在沉默中显现。苏轼晚年写下'万人如海一身藏',正是领悟了沉默的价值。 生活中,不必纠正邻居的养生偏方,无需争论子女的生活选择,更不用为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动气。 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告诫:'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当学会管住舌头,生活反而多了几分从容。就像老茶人泡茶时的专注沉默,那份静气自能感染茶席间的每个人。 沉默不是冷漠,而是给心灵腾出空间。 看到年轻人走弯路,点到即止的提醒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力量;遇到观点相左时,一个理解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宋代高僧佛印与苏轼的'八风吹不动'公案告诉我们:最高级的回应,有时就是不回应。 学会独处: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度邂逅。许多退休老人害怕独处,整日穿梭于各种聚会、牌局之间,用热闹填补内心的空虚。殊不知,这种刻意的合群,恰是对生命最大的辜负。 北宋林逋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他告诉我们:独处时的清欢,胜过万千浮华。 中年时要学会社交,晚年时要懂得独处。这不是孤僻,而是对生命质量的坚守。当你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便再也不会为了打发时间而勉强融入不喜欢的圈子。 以上就是莫言在《生死疲劳》一书里告诉我们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惊觉莫言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完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生死疲劳》作品里,莫言将自己多年来遭受质疑的心态和遭遇也融入了作品里。每一个故事都是世间百态的缩影,还是用他擅长的写法,让每一个阅读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身的影子,找到最初的自己。 阅读《生死疲劳》,你会闻到高密乡土的湿润气息,看到麦浪翻滚的壮阔景象,更能感受到土地每一次“阵痛”带来的影响。莫言以其标志性的“狂想现实主义”笔触,将真实的历史细节与民间传说、神话想象、个人体验熔于一炉,既有对苦难的直面,也有对生命力的赞颂,更有对人性复杂幽微之处的精准捕捉。它不是一份枯燥的历史报告,而是一部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喧嚣的乡土史诗。 就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都说:“莫言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并不一定会得诺贝尔奖,当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地对人性的探索来讲故事后,他就成为了世界级作家。 莫言的文字犹如一壶好茶,一杯咖啡,在一个静谧的午后,细细端详,好好品味,这样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收获到文字背后的魅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