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李和曾同志

 cxag 2025-05-08
Image

李和曾(1922—2001)

  我与和曾既是幼年时期的同窗学友,又是革命阵营的战友。在中华戏曲学校时期,我们同在甲二班上文化课,一起上基本功,练习下腰、踢腿、打飞脚、跑圆场,分组学习老生、武生专业课,共同生活八年。1937年毕业时正值日寇占领,为了生存只得各奔东西,搭班唱戏。我与和曾先后搭入宋德珠领衔的颖光社,曾赴上海更新舞台及沈阳、哈尔滨、东北等地演出。李和曾挂二牌演老生,我是傍宋德珠的配角。我们彼此之间相处融洽,互相关怀。

【音频】李和曾《李陵碑》选段

(1980年录音)

  在抗日战争年代,和曾同志赴南宫、冀州等地演出,经常慰问解放军,军区首长也常观摩他的演出,并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喜欢听和曾同志高亢激昂的唱腔,毛主席对和曾的生活与艺术很关心,问寒问暖,常把剧目中唱词情节给予讲解分析。如《李陵碑》中杨继业唱的反二黄里有一句“方良臣与潘洪又生计巧”,这句唱词不通顺也不合理,方良臣应该是魍魉臣,这是小时候学戏老师怎么教也不敢问,糊里糊涂就这么唱了,现在作为演员就不能贻害后人,必须认真纠正改过来。魍魉二字是指潘洪而言,把潘洪比喻为魑魅魍魉那样可恶,所以应当唱成“魍魉臣贼潘洪又生计巧”。和曾同志即时改了,至今许多演《李陵碑》的演员都按改正过的词句唱了。另外《空城计》诸葛亮在西皮三眼唱词中有两句词的用法不妥当:“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和“东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这两句词的后四个字用的颠倒了,意义上不通顺。毛主席给改为“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和“东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经毛主席修改后词义通顺合理了,和曾同志再演此剧就按毛主席改过的词唱了。后来马连良先生知道此事,即刻按毛主席修改的词唱了,可见马连良先生知错必改的精神。

【音频】李和曾《逍遥津》选段

(1980年录音)

  京剧演员在变声期是一个关口,许多演员都要经历这一关,有的人很快嗓子变过来,有的则一变声嗓子变坏了。李和曾的变声期很短,不到一年就恢复了,又宽又亮,高低音都有,可谓天赋一条好嗓子。当时学校唱工老生人材缺乏,像《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李陵碑》等戏,只有和曾同志担当,高庆奎先生来校任教很喜欢和曾,又给他说了《逍遥津》《赠绨袍》《马陵道》等戏,使和曾在艺术修养上受益非浅。

【音频】李和曾《空城计》选段

(1979年实况录音)

  解放后,成立中国京剧院,和曾同志曾担任院、团领导职务。在一、三团工作时,他与其他演员合作都以普通一员身分出现,谦虚忍让,不争名位,不争戏码,真诚待人,受到好评。他和基层演员及舞台服务人员关系非常友好,交往密切,从不摆名演员的架子,平易近人。围绕着他的人很多,说明他深受群众拥护。

  和曾同志,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和曾受到不公正的冲击,被打成“大老虎”,身心受到屈辱。经审查后得到了平反,事后他毫无怨言,一心一意跟着党走,仍任劳任怨地工作。1952年,抗美援朝开始后,他亲赴前线慰问最可爱的人。1958年赴福建前线慰问人民子弟兵。他不怕苦,不顾危险,身先士卒到前沿慰问,无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视频】李和曾《三打祝家庄》选段

  和曾同志在业务方面成就也是突出的,对于戏曲艺术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他除经常上演传统剧目外,还排演了新编历史剧《摘星楼》《生死牌》《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彝陵之战》《华陀》《朱仙镇》。还排演了现代题材的剧目《白云红旗》《千万不要忘记》《支前》《节振国》《詹天佑》等。还与袁世海、赵燕侠同志合作排演《闯王旗》。这些尝试使得和曾同志在表演艺术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和丰富,发扬了高派艺术的成就。

  (摘自 《中国京剧》 2001年第2期,略有删节)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