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多人只读过《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你知老师为何不讲?

 泛海乘风 2025-05-08
历史乱纪
历史乱纪
2025-05-08 09:19

你有没有发现,教科书里最熟悉的陌生人,往往藏着最肮脏的秘密?那些被文学光环掩盖的暗黑真相,才是历史最辛辣的注脚。

那篇让全国学生头疼的《滕王阁序》,开篇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惊艳千年,可课本里却对滕王讳莫如深。

大多人只读过《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你知老师为何不讲?

直到前些年,有位历史博主扒出滕王李元婴的生平,评论区瞬间炸锅。

原来这篇传世名作的背后,竟站着个被皇室藏起来的“污点之王”。

一、一场千年前的“碰瓷”事件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1300年来烧了建、建了烧,活像打不死的小强。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楼最初就是个“违建产物”。

大多人只读过《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你知老师为何不讲?

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被李世民发配到滕州后,闲得蛋疼,硬是掏空家底盖了座豪华宫殿。结果他侄子李治继位后一看,好家伙,这败家玩意儿居然占了好几座山头的树木!直接把滕王贬到南昌。

美其名曰“任地疗养”,实则变相流放。

李元婴到了南昌还不安分,转头就搞了个“滕王阁复刻版”。当地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倒好,把周边山头剃成秃顶,木材全塞进自己的新宫殿。时任洪州都督阎伯屿看在眼里,气得直拍桌子:

这哪是盖楼?

分明是挖自己祖坟!

可架不住人家是皇亲国戚,最后只能捏着鼻子给滕王阁续了命。

二、王勃的“碰瓷式”爆红

公元675年,滕王阁重建后的宴会上,有个叫王勃的愣头青横空出世。

大多人只读过《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你知老师为何不讲?

按套路,这场聚会本是阎都督给女婿吴子章设的局,就像现在某些公司年会,领导提前安排好捧哏演员。

可王勃这个外乡人非要抢戏,提笔就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心里冷笑:套用老模板,就这水平也配蹭热度?

直到“落霞与孤鹜齐飞”八个字落地,全场鸦雀无声。吴子章提前背好的“佳作”瞬间成了笑话,阎都督肠子都悔青了——本来想让女婿露脸,结果便宜了这毛头小子。

更讽刺的是,王勃这篇即兴之作,不仅救活了滕王阁,还让李元婴的烂账被文学光环强行洗白。

三、史上最憋屈的“影帝”

李元婴的生存技能,堪称古代版“大智若愚”。

大多人只读过《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你知老师为何不讲?

他爹李渊被李世民逼成太上皇,亲哥李世民靠玄武门之变上位,这种高压环境下,他愣是把“混吃等死”玩出了境界。在滕州和南昌横征暴敛,表面看是作死,实则精准踩中帝王心理。

你越没威胁,朕越放心。

唐高宗李治把他贬到阆中荒漠,本以为能消停,结果李元婴在沙漠里盖起宫殿画蝴蝶,硬是把流放地过成养老院。

最绝的是,他明知李治忌惮宗室,偏要顶着“滕王”头衔招摇,反而让皇帝觉得这人没野心。就像职场里总在划水的同事,领导反而觉得他们无害,甚至主动给点甜枣安抚。

四、历史给老实人上的残酷一课

李元婴的“傻子哲学”放到今天依然值得玩味。明朝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结局是全家抄斩;而李元婴只会吃喝嫖赌,却安享天年。

大多人只读过《滕王阁序》,却不知滕王是谁,你知老师为何不讲?

这就像现代职场:

那些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升职加薪总轮不到;

反而是会“装傻”的同事,总能巧妙避开风口浪尖。

历史书为什么不敢提滕王?

因为他的存在本身就在解构皇权神话.

连皇帝的亲弟弟都能靠装疯卖傻活命,那些被歌颂的明君圣主,背后藏着多少见不得光的交易?当我们在课本里膜拜《滕王阁序》时,或许该问问:

那些被文学光环掩盖的暗黑真相,才是历史最辛辣的注脚。

如果你是李元婴,在皇权绞杀下选择“装傻”保命,还是学其他宗室拼死一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