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生活既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那一颗感恩的心也需要生活来滋养。 这个社会只有充满温暖的人情味,才能如沐春风,共同成长。 《红楼梦》里有一位和四大家族都不关系的人物,但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解救恩人。 她没有文化,却情商智商都高人一等; 她不会表演,却凭本色演绎,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深得众人喜欢。 她一生至情至性,处事圆滑得体,又不失淳朴善良。 她就是三进贾府的刘姥姥,她见证了贾府的兴衰,也完成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馈赠。 刘姥姥的大智若愚,恰好是我们普通人一生最通透的活法。 她就像蜡烛一样,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 文中在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带着板儿进贾府打秋风(乞讨)。 缘由是到了寒冬,家里穷的还没法过冬。 刘姥姥看女婿喝闷酒,心生烦躁。 于是提出去贾府碰碰运气,早前女婿家祖上做过一个小京官,因贪王家的势力,于是和王熙凤祖上连过宗,认作侄儿。 后来女婿祖上家业渐萧条,就搬到城外乡村住了,也就没了联系。 策划一番后,天没亮,刘姥姥就带着年幼的外孙子板儿进城了。 到了荣府大门,文中描述: “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 她见到门口那些门卫,一口一个“太爷们纳福”,从而问出周瑞家的住处。 女婿的父亲曾给周瑞家的办过事,所以得找个熟人引荐。 当周瑞家的知道来意以后,一念之前有恩,难却其意;二也想显弄自己体面。 于是带她们去见了管事的王熙凤,她急忙下跪给姑奶奶请安。 一番客套之后,凤姐大约领其来意。 文中刘姥姥未语先红了脸。 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 此刻的刘姥姥看到贾蓉进来,很囧很不好意思,但为了让家人过冬,能生存下去。 她必须舍下这张老脸,放下尊严,向面前的凤姐求助。 她深知自己与豪门深府的差距,步步走得自卑且谨慎。 凤姐最后给了二十两银子和一串零钱,让刘姥姥带回去。 尽管凤姐犀利的嘲讽这原是留给底下丫鬟做衣服使的。 但刘姥姥并未介意,她鼓足勇气开口借钱,展现出她身上的坚韧与为了家庭勇于担当的品质。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生活的压力,有时让我们无法过于体面。 莫言说:
只有真正的放下面子,才能意外的收获面子。 文中第三十九回开始,刘姥姥带着板儿二进贾府。 这次她不是来乞讨的,而是带着自家种的新鲜瓜果蔬菜来报恩的。 正巧,让贾母知道了,她正好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唠唠嗑,于是把刘姥姥带到贾母房里。 虽然身份悬殊,但是两位古稀老人一见如故,坦诚相待。 刘姥姥一句一个“老寿星”,贾母一句一个“老亲家”,氛围甚是欢喜。 刘姥姥本身乡村野趣知道的多,民间故事信手拈来。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 她被凤姐插的满头花,还乐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我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 她夸黛玉房间是上等书房,夸惜春画艺高超是神仙托生。 在秋爽斋席间,凤姐和鸳鸯提前和刘姥姥通了气儿。 只见她递给刘姥姥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故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她面前。 贾母刚说:“请”, 刘姥姥突然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完在场的无不哈哈大笑起来,哥儿姐儿各是百态的高兴。 在大观园里刘姥姥随贾母宴饮、游览栊翠庵、醉卧怡红院,成为全书最生动经典的篇章。(我女儿五年级开始,语文阅读理解多篇选用这些桥段。) 她甘愿充当众人的笑料,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博得大家欢心。 刘姥姥虽为农妪,却心态乐观,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她的淳朴和善良让贾府的众人看到乡村生活的质朴,而她的幽默风趣为贾府沉闷的生活带来斑斓的希望。 如果说第一次凤姐是有意刁难这位远亲,而这一次却是深深喜欢上刘姥姥。 凤姐女儿因七月初七出生,身子多病,她坦然接受了刘姥姥给起的名字“巧姐”。 这次刘姥姥满载而归,贾府给了足足的银两衣物,带着板儿风风光光的回去。 她把这一辈子没见过的景、没吃过的饭菜全部享受个遍,作为庄稼人死也足惜了。 有这样一句经典:
刘姥姥是知恩图报的人,她当初得了贾府二十两银子,能让一家人温暖的过冬,她始终铭记在心。 于是丰收时节,她挑选了最拔尖的新鲜蔬果,首先想到是回报,而不是去街上卖了换钱。 她的行为深刻的诠释了“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文中第一百一十三回,刘姥姥三进贾府。 贾府败落后,刘姥姥听闻贾母仙逝,她重情重义,很是悲痛。 此时她的家境逐渐殷实,但她没有忘记贾府的恩德,她不顾世俗灾难,毅然前去悼念贾母,探望王熙凤。 病中的凤姐已经失去了当日的精致风采,她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刘姥姥含泪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王熙凤还从手腕上脱下一个金镯子给刘姥姥当做供献的银钱。 刘姥姥拒绝了,她有自己的原则:不趁人之危,不落井下石,不发苦难财。 巧姐后被舅舅转手卖到了南省瓜州的烟花巷柳处。 刘姥姥回去卖房子卖地,想方设法地把巧姐营救出来。 正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几年前,王熙凤正是风光无限时,一念之善,接济了穷困潦倒的刘姥姥; 几年后,在贾府胡倒猢狲散之时,两人身份调转,刘姥姥仍记昔日恩情,舍命伸出救援之手。 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终得善报。 我们从刘姥姥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在贾府的悲剧中看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她的重情重义显得尤为珍贵,与那些在贾府兴盛时阿谀奉承、衰败时避之不及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同样尤为珍贵。 当我们有难时,总能感受到什么叫世态炎凉。 你以为那些平日里推杯换盏不错的朋友,此刻要么避而不见,要么落井下石,雪中送炭实为少数。 遇到刘姥姥这样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朋友,是一辈子的幸运。 写在最后 一个人身上最好的风水:知恩图报,事过无悔。 爱过的人,不诋毁;做过的事,不否认;走过的路,不后悔。 那些在风雨中为你撑伞的手,那些在低谷时拉你一把的人,不是命运的偶然,而是你前世修来的福分。 人贵思恩,懂得饮水思源的人,在交往中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可,人生之路也能越走越宽。 点个【在看】,愿我们心存感恩,心积善念,相信美好定会如约而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