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春天,浙江嘉兴马家浜村几个农民在村北洼地挖沤肥坑。他们拿着铁锹往下挖。谁都没料到,这一挖就挖到了七千年前的东西。黑土里混着兽骨和陶片露出来。这些东西一出现,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就开始了。这就是马家浜文化遗址,这个发现让全世界都很惊讶。 七千年密码 ![]() “大跃进”时期在搞积肥运动。有一天,村民挖灰黑土当肥料。挖着挖着,挖出不少奇怪的骨器、石器和陶片。这些东西一看就不一般,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当时,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人正在附近做考古调查。他们听说后,马上派专家过来看。专家初步查看后发现,这里很可能有重要的史前遗址。就这样,马家浜遗址被考古学家发现了。 同年3月,6家单位的人组成考古队,来到三河交汇的地方。考古队布好探方后开始发掘。一看现场,考古人员都惊呆了。土里有30具人骨架,都是俯身的姿势。头盖骨上面压着陶罐,腿骨上面压着红烧土块。还挖出了碳化的菱角,和现在南湖的菱角长得很像。淤泥层里更不得了,发现了7000年前的水稻田。这里就像以前江南人生活的地方。 江南第一村 ![]() 考古队挖出来一个7米长的木构房屋地基。地基的柱洞里,还留着垫板。红烧土块上面,能清楚看到芦苇编织的纹路。这是7000年前的房子,已经会用防潮抬梁技术了。《诗经》里写盖房子,比这晚了四千年。还有更让人惊讶的,下文化层挖出的无角菱,和现在南湖的菱角是同一类。江南“菱乡”的说法,原来从远古就有了。 马家浜遗址有不少重要发现。先是发现了很多居住遗迹。考古人员找到好多房屋地基。这些房屋,多数是浅地穴式,还有一些是干栏式。浅地穴式房屋,就是在地上挖个浅坑,再在坑上盖房子。干栏式房屋是用木桩把房子架起来,下面能通风防潮。从这些房屋的样子和排列来看,那时候的人已经会规划住处,也懂建筑了 。 江南源代码 ![]() 1977年,在南京的学术会议上,“马家浜文化”正式有了名字。夏鼐先生说了句话,语气特别坚定,他说:“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摇篮!”这句话就像打雷一样,把“中原中心论”的说法打破了。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很重要,一起改变了人们对文明起源的认识 。 马家浜遗址为啥这么重要?它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有了它,研究长江下游史前文明起源和发展就有了关键证据。没发现马家浜遗址前,专家们不太了解这地方早期的文明。它一出现,把知识空白补上了。原来六千多年前,这里就有比较发达的人类文明。马家浜文化和后来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关系紧密。它是良渚文明重要的源头。不管是房屋样式、陶器做法,还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都能看出马家浜文化对后面文化的影响。要是没有马家浜文化打基础,后来的良渚文明也发展不起来 。 文明基因 ![]() 考古学家在马家浜遗址发现了三个重要文明特点:在罗家角遗址,挖出156粒炭化稻谷。其中籼稻101粒,粳稻55粒。从当时来说,这证明中国种稻历史有7000年,推翻了“稻作外来说”。这里出土了玉玦、玉璜。这些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的开端,也为后来良渚神徽出现打下基础。兽面陶耳上画着放射状睫毛,陶釜腰沿刻着几何纹路。这些都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审美意识了。 七千年前,这里有人生活。匠人戴着玉玦,在做兽面陶耳。干栏式房子里,飘出米饭香味。吹着骨哨,先民追着麋鹿跑。从挖出的东西能看出,江南不是历史上不重要的地方,它和别的地方一样,对中华文明很关键 。 各位师友 讨论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