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魔法师!精神障碍患者情绪管理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5-05-08 发布于广东


  作者 | 黄诗敏

  单位 | 江门市新会区彩虹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社工客 #社工课 #社工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 #社工案例计划 #小组工作 #残障社会工作 #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康复 #情绪管理 #公益项目


一、案例背景


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疾病的影响,常常面临情绪不稳定、自卑、社会边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加重了病耻感,降低了自我效能感。为了帮助这一群体更好地管理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社会融入信心,XX项目策划并实施了“情绪魔法师”情绪管理小组。

小组通过系统性活动设计,结合心理学理论,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为期6周的情绪管理支持,旨在帮助他们掌握情绪调节技巧,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二、理论支撑


1.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和互动习得的。在小组活动中,社工通过示范情绪管理技巧(如呼吸法、运动法),鼓励组员模仿和实践,从而掌握这些方法。

例如,在“情绪呼吸法”环节,社工先演示正确的呼吸方式,组员随后跟随练习,通过反复实践巩固技能。

2.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强调通过积极互动与环境支持,提升个体对生活的掌控力和自信心。在小组中,社工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如情绪拼图、风铃制作)和分享环节,帮助组员建立互助网络,增强自我价值感。

例如,组员在“情绪卡牌故事创作”中分享个人经历,不仅表达了情绪,还获得了同伴的支持和认可。

三、小组目标


(一)核心目标

80%的组员掌握2种及以上情绪调节方法,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增强情绪认知:帮助组员区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理解情绪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调节技巧:通过实践掌握情绪放松方法(如呼吸法、运动法、兴趣转移法)。 

3.提升表达能力:鼓励组员通过艺术创作和语言分享情绪,增强社会互动信心。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1.资源整合:完成场地预定、物资采购(情绪卡牌、风铃材料包等)及经费申请。

2.招募宣传:定向招募6名精神障碍患者,确保活动针对性与安全性。 

二)活动设计流程 

第一节:相互认识,定下约定


目标:建立小组信任,制定小组规范。


时间:2025年2月19日 9:30-10:30

时间

活动内容

具体流程

物资准备

9:20-9:30

签到

组员签到,播放轻音乐营造放松氛围

签到表、横幅、笔

9:30-9:40

小组介绍

社工讲解小组目标、意义和整体安排

PPT、投影仪

9:40-10:05

破冰游戏"桃花朵朵开"

社工指令"桃花开3朵",组员3人一组拥抱,未完成者自我介绍

小蜜蜂

10:05-10:15

"我的期望"分享

组员轮流说出对小组的期待(如"希望能学会控制愤怒")

白板、马克笔

10:15-10:25

制定小组契约

组员共同讨论并写下规则(如"不打断他人发言"),全员签名

卡纸、彩笔

10:25-10:30

总结与合影

社工总结本节内容,合影留念

相机

破冰游戏  

      制定小组契约

第二节:体验情绪万花筒


目标:识别基本情绪,理解情绪影响。


时间:2025年2月26日 9:30-10:30

时间

活动内容

具体流程

物资准备

9:20-9:30

签到与情绪温度计

组员用贴纸在"情绪晴雨表"上标记当日心情(晴=快乐,雨=悲伤)

白板、情绪贴纸

9:30-9:40

热身游戏"情绪天气站"

音乐停止时,组员根据心情站到对应情绪区域并简单分享原因

蓝牙音箱

9:40-10:00

PPT讲解情绪分类

通过图片和案例区分积极/消极情绪,讨论"愤怒时心跳加快"等身体反应

电脑、投影仪

10:00-10:25

观看《头脑特工队》片段

播放"忧忧接管控制台"片段,引导讨论"悲伤的意义"

电视

10:25-10:30

总结与布置作业

组员通过情绪日记本,记录一周情绪变化

日记本、笔

组员根据心情完成情绪卡贴)

组员进行活动分享

第三节:对不良情绪说NO


目标:学习3种情绪调节技巧。


时间:2025年3月5日 9:30-10:30

时间

活动内容

具体流程

物资准备

9:20-9:30

签到与分享

邀请1-2名组员分享上周情绪日记

/

9:30-9:45

"情绪呼吸法"教学

社工带领练习4-4-4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4秒)

呼吸指导图

9:45-10:00

"情绪颜色赛跑"游戏

系彩色丝带跑步(红色=愤怒需快跑,蓝色=平静需慢走)

彩带、哨子

10:00-10:15

"兴趣转移法"讨论

组员列出自己的兴趣清单(如"听音乐能让我平静")

清单表格、笔

10:15-10:25

游戏"幸福拍拍手"

跟随歌词做动作(拍手-跺脚-拍肩),释放压力

音箱、歌词海报

10:25-10:30

总结与强化

强调"情绪红绿灯"口诀:红灯停(觉察)-黄灯想(原因)-绿灯行(行动)

口诀卡片

社工引导组员学习放松情绪的方法

第四节:我是情绪的小主人


目标:创造性表达情绪。


时间:2025年3月12日 9:30-10:30

时间

活动内容

具体流程

物资准备

9:20-9:30

签到与呼吸法复习

集体练习4-4-4呼吸法

/

9:30-9:50

"情绪卡牌故事创作"

抽取卡牌(如"孤独""喜悦"),结合自身情绪故事并分享

情绪卡牌

9:50-10:20

"情绪风铃"制作

用树枝、铃铛、彩绳制作风铃,写下情绪关键词(如"愤怒-平静")

风铃材料包

10:20-10:25

风铃展示

组员摇动风铃并解释设计含义(如"红色珠子代表需要提醒自己冷静")

/

10:25-10:30

总结与延伸

建议将风铃挂在家中作为情绪提醒工具

/

组员分享情绪故事

制作情绪风铃

第五节:互励减压,悦纳自我


目标:通过艺术表达释放情绪。


时间:2025年3月19日 9:30-10:30

时间

活动内容

具体流程

物资准备

9:20-9:30

签到与风铃反馈

组员分享风铃使用体验(如"听到铃声会深呼吸")

/

9:30-9:50

"情绪拼图"活动

分组拼合情绪图片(如哭泣/笑脸),讨论拼图过程中的感受

情绪拼图

9:50-10:15

"涂鸦草帽"创作

在草帽上绘画代表情绪的颜色和图案(如黑色漩涡=压力,绿色波浪=希望)

草帽、颜料

10:15-10:25

作品故事分享

组员佩戴草帽解释作品,社工引导正向解读(如"黑色漩涡旁边有阳光")

/

10:25-10:30

总结与鼓励

强调"情绪没有对错,表达就是疗愈的开始"

/

情绪拼图

涂鸦草帽

第六节:拥抱情绪,展望未来


目标:巩固技能,规划未来。


时间:2025年3月26日 9:30-10:30

时间

活动内容

具体流程

物资准备

9:20-9:30

签到

组员签到

/

9:30-9:50

"情绪疗愈卡"体验

抽取字卡(如"接纳""勇气")结合图卡,分享未来如何运用小组所学

疗愈卡牌

9:50-10:25

茶歇会与分享

边吃点心边轮流发言:"我学会______,未来会______"

点心、水果

10:25-10:30

大合照与告别

全体社工及组员进行合影,社工提供后续支持方式(如情绪热线)

相机

组员写学习分享卡

(三)活动设计亮点

1.渐进式学习:从情绪认知→技巧学习→表达应用→巩固内化,符合学习规律。

2.多感官参与:结合视觉(卡牌)、听觉(风铃)、动觉(运动法)强化记忆。

3.成果可视化:通过风铃、草帽等实物帮助组员持续获得成就感。

(四)风险管理 

1.设困难:组员可能因病情或药物影响出现缺席或参与度低。

2.应对策略:通过趣味游戏和小礼品调动积极性;提前与组员澄清活动意义,做好心理建设;安排接送服务,降低参与门槛。

五、成效评估


1.评估方法

采用观察记录法,通过社工对组员参与度、互动表现及技能掌握情况的持续观察进行评估。

2.成果亮点:

1目标达成:6名组员中,5人掌握了至少2种情绪调节方法(如呼吸法、兴趣转移法),达标率83%;。

2行为改善:组员在活动中主动分享情绪故事,互动频率提升。

3社会反馈:茶歇会中,多名组员表示“学会了用风铃声音缓解焦虑”“愿意尝试与他人分享情绪”。 

六、经验总结


1.创新性:融合艺术治疗(涂鸦、风铃制作)与游戏化设计,降低学习门槛,增强趣味性。

2.针对性活动内容紧密围绕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需求,注重情绪表达与自我接纳。

3.可持续性:小组结束后,为组员提供情绪日记模板,鼓励长期实践情绪管理技巧。

七、案例启示


“情绪魔法师”小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提升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与社会参与信心。其经验可为类似群体服务提供参考,核心在于:1.以需求为导向,设计贴合服务对象特点的活动;2.注重资源整合,结合低成本道具实现高效干预;3.强化过程支持,通过持续观察与灵活调整保障活动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