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 戈与国

 清阅书斋 2025-05-08
说 “戈”
图片

    上图第一字是甲骨文的”,第二字是“戈”的小篆。“戈”是象形字,头部为一把横穿木柄的刺刀,柄端有叉形脚,可插入地。《说文解字》:“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戈”是中国从商代到战国,将近一千年间常见的武器。它是利用金属的坚韧与锐利,针对人类身体的弱点而设计的武器。它也是战争升级、国家兴起的一种象征。短柄的“戈”有1m左右长,可单手使用。长柄的“戈”可超过3m,双手使用,多用于战车。

图片

    兵戈除了杀敌之外,平时还可以充当仪仗,增加个人的威仪,敬神的时候也可以作为跳舞的道具。为杀人而设计的戈,其刃都是细长而尖锐的。但作为仪仗及跳舞时的道具,就少了令人胆寒的锋利。如上图的商代晚期的青铜戈,刃尖变得圆而钝,显然重点不在攻敌的效果了。

说 “國”

图片
图片

    囗wéi,《说文解字》:“囗,回也。象回帀zā之形。”即环绕一周,表示一个四边有限定的居住区域。上图第二字是“口”kǒu。

图片
       上图是“或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说文解字》:“或,邦也,从wéi,从戈。”“或”指拿着武器(“戈”)守卫居住的区域(“wéi”)。“或”本义是“国家”的“国”,意思是有疆界的区域。
   后来“或”被借为虚词,又在“或”的外面加了个“wéi”,造了一个“”字(如下图)。“疆界”有限定封闭的作用,“国”后又指战国时的公卿及汉以后王侯的封地,如发生有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图片

   按字的发展顺序,依次为:

      wéi→或yù→國guó

后记:

    上次说要补文字方面的知识,还要备10次课,话说出去了,白纸黑字,收不回了。究竟能不能完成10篇,还不能确定,但凑合几篇还是有信心的。

    不补还好,一补就发现好多字不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