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时起意,前往新乡,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即发生于此。 01 新乡市博物馆,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馆,2011年搬迁至建筑面积达52585平方米的平原博物院,目前与科技馆、规划馆共用该建筑。 ![]()
![]()
![]() 平原博物院建筑以“华夏之光”“历史年轮”“太行山势”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又具创意,表现出庄重、大气、包容的建筑性格特征与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是新乡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博物馆办公、库房、展厅面积共3万余平米,拥有现代化展厅19个,包括文物展厅、专家研讨厅、观众互动厅、纪念品展示厅。 ![]()
![]() 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华北平原南部五十多县市的出土、传世文物数万件(套),数量和质量都位于河南省市级博物馆前列。 ![]() ![]()
常设展览共有6类展厅,分别为牧野华章、青铜器展、陶瓷展、造像艺术展、书画展、拓片展。 ![]()
![]()
![]() 新乡市博物馆认定的镇馆之宝,共有六件藏品。 ![]() 饮酒容器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1952年辉县褚丘商代墓葬出土 通高23.5厘米,腹径7.8厘米,腹深10.5厘米,流到尾长19.3厘米,流宽3.6厘米,足高10.2厘米,重1095克 该墓葬共出土7件青铜器,鼎1、簋1、尊1、卣1、爵3,这些青铜器皆刻有“聑斐妇婥”四字。 此爵宽流,尖尾,底圆鼓。有盖无柱,顶饰夔龙纹,中部凹处饰有半圆形环。腹饰饕餮纹,龙首形鋬。 整个器形比例匀称,轮廓清晰,纹饰繁密精美。盖前端饰水牛首,大眼突睛,口鼻前突,昂首前探。叶状竖耳,额顶月牙形双角,向后内弯,硕大醒目。三棱锥足微外撇。 ![]() 有点意外,逛了几年博物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拍摄的画面效果还算行吧。 ![]()
②青玉鸮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1981年收购 高4.6厘米,宽3.3厘米,厚3.5厘米,重47.2克 鸮,古时又叫鸱,民间又称猫头鹰。周代以前,鸮其实是受人尊敬的神鸟,被视为具有辟邪的作用。 此玉鸮为和田青白玉料,油润压手,玉质极好,局部有老土红沁,深浅不一,层次分明。 鸮作站立状,立体圆雕,勾啄,目字形大眼,眼珠稍突出,双立耳,小耳上竖。突胸,双翼并拢,短尾下垂,头顶饰一斜穿呈圆形孔,可以穿绳佩戴,应属于“佩饰玉”。胸饰羽毛纹,双翼、头背部皆饰云雷纹。 ![]()
书法 元(公元1271-1368年) 绢本绫裱,1980年代由故宫博物院精心装池。画心高129厘米,宽48厘米 此诗轴内容为赵孟頫书唐代杜甫的诗《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 作品气势贯通、笔力遒劲,为赵孟頫存世书法作品精品之一,更是赵孟頫存世书法墨迹中难得一见的大字作品。 右上方是清代中期著名书法家粱巘的题跋,认为此幅字确为真迹无疑且“字势开拓,尤得大令(即王献之)笔妙”。 ![]() 图源:新乡市博物馆官网 经询问工作人员,全部的书画作品正在进行维护保养,为期八九个月,现在已有半年了。 ![]() ④“天启年”款建瓷观音坐像 明天启(公元1621-1627年) 旧藏 通高24.5厘米,底座径13.2厘米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其衣纹自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 此器物通体施白釉,中空,圆形坐垫内壁刻有“天启年”款,釉质饱满滋润,透光度极佳,瓷质细致如玉,造型精美,比例匀称,构思巧妙,设计匠心独运,乃为珍品。 ![]()
⑤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 书画 清(公元1636-1911年) 纸本绫裱,画心高141厘米,宽70厘米 此图轴以竹、石、兰为描绘对象,构图得体,墨色精到,浓淡适宜,笔力遒劲,枝枝着意,叶叶含情。 左上部题七言诗: 君是兰花我竹枝,山中相对免相思。 世人只做红尘梦,那晓清风皓月时。 笔精墨妙,意远旨深,观之令人赏心悦目。署款:“板桥郑燮”。下钤白文方印两枚:“郑燮之印”“潍夷长”。从书法、绘画和用印方面的特点看,当是他在潍县任知县时的作品。 ![]() 清(公元1636-1911年) 高172厘米,宽130厘米,重578公斤 关羽造像常以立像、读书像、跨马像居多,而这件关羽铜造像为关羽单独坐像。 关羽造像头戴包巾,巾带飘垂于双肩,鼻与眉弓高突,微合二目,五绺胡须飘散胸前,身穿宝甲,虎头护腹,护肩,腰束带成结,自然飘垂,下着战裙,脚穿战靴,游戏坐,左手按在左腿上,右手握拳平放于右。 ![]()
03 ①乳钉纹红陶缸 炊食器 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 新乡市凤泉区潞王坟遗址出土 此陶缸为红陶质地,整体手工捏制,器身上部有一圈乳钉纹。 原始社会时期的乳钉纹具有浓厚的崇拜色彩,是对生命的延续和丰富食物、养育的一种暗喻。 ![]() ②“子”铜觚 饮酒容器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新乡市辉县褚丘出土 通高35厘米、口径17厘米、 腹径4.4厘米 此觚口部和底部均呈喇叭状,颈饰蕉叶纹,腹部饰兽面纹,间饰扉棱,圈足上部饰夔龙纹,下部饰兽面纹,圈足内壁铸有“子”。 ![]()
③“卫父己”觯 饮酒器皿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新乡市辉县出土 通高17.4厘米 该觯盖顶置一菌状柱,盖面以柱为中心对称饰有两组兽面纹,盖内铸铭文“卫父己”三字,颈和足部饰有夔龙纹,腹部饰兽面纹。 ![]() ④白陶象尊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旧藏 此器为象形,象鼻高翘,嘴露出剑齿状门牙,象背平直,有椭圆形口,缺盖。 象尊通体布满纹饰,主体部位饰凤鸟纹、夔龙纹,鼻耳上饰鳞纹,额上有蛇纹,纹样均呈浮雕式。 ![]() ⑤“父己”方鼎 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1950年安阳郊区出土,1958年8月入藏新乡市博物馆 高21.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4.5厘米,重2670克 此鼎为长方体,颈饰鸟纹,间饰扉棱,腹部饰乳钉纹和菱形云雷纹,足上部饰饕餮纹。 器内壁一侧铸“父己”二字,表明做器者是为祭祀自己的父亲“父己”而做此器。 ![]() ⑥“子庚”簋 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旧藏 此簋口沿下饰三角蝉纹,颈部饰有夔龙纹并铸有对称的二兽首,腹饰饕餮纹,圈足饰夔龙纹,通体饰上下贯通的六条扉棱。 因内底中央铸有“子庚”二字铭文,故称为“子庚”簋。 ![]()
⑦兽面纹铜方罍 大型酒器,主要用以储存酒水,有时也做水器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旧藏 通高45厘米,口径13.5厘米 此罍方形,饕餮纹、目雷纹、蕉叶纹等为其主要纹饰。器腹下瘦,可穴地站立,使之稳定。 ![]() ⑧蟠螭纹铜鼎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旧藏 此鼎盖隆起,盖上纹饰由三环纽隔开分内外两组,纽内是蟠螭纹,纽外边缘饰连续的蟠虺纹带。通体均饰以云雷纹为地的蟠螭纹,耳饰雷纹,腹饰一组凸弦纹。 ![]()
⑨彩绘茧形陶壶 汉(公元前202-220年) 新乡市凤泉区出土 高36.5厘米 泥质灰陶,胎质细腻,壶身为横置蚕茧形,颈部饰有两周凸起弦纹。壶周身以红、白颜色为主的彩绘花纹,给人以古朴、庄重、鲜丽之感。 茧形壶又称“鸭蛋壶”,因器形似蚕茧,又若鸭蛋而得名。此壶最初为战国时期秦国所产,后来盛行于西汉,是秦汉时期一种形状独特的器物。 ![]() ⑩黄绿釉狩猎陶壶 汉(公元前202-220年) 原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移交 高32.5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24.2厘米,底径12.2厘米 该壶整体施黄绿釉,颜色略微泛黄,釉色匀净光亮,局部釉面呈“银釉”状。 肩腹之间饰有浮雕狩猎纹,整体画面形象生动,以云气纹环绕一圈,穿插起伏,一人骑马回首持弓射箭,山林中可见飞奔的飞禽走兽,有虎、鹿、马、羊、猴、鹰等,图案雕刻栩栩如生。 ![]()
⑪灰陶羊尊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新乡市凤泉区出土 长40厘米,宽16厘米,高19厘米 此陶羊尊为泥质灰陶,整体呈卧状,昂首,两目圆睁,嘴半张,下巴有胡须,两角呈弧形向后卷曲;羊背中间有一矮圆柱形口,空腹;尾部也呈筒状,内空与腹相通。 此羊尊为随葬器,其造型简洁朴实,形象生动逼真,艺术欣赏价值较高。 ![]()
⑫建初五年陶灶面模型 东汉(公元25-220年) 新乡市凤泉区出土 长31厘米,宽22厘米 该模具为汉代陶灶灶面,台面上阴刻有灶台火眼、釜座、方形烟道等,厨具有盘、杯、铲、钩、瓢、炊帚等,食物有鱼、鸭禽等,四周以斜线网格纹饰收边。 该藏品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少见的汉代民间的陶灶灶面模具,而且还刻有东汉“建初五年”的准确纪年。 ![]()
⑬青釉亭塔人物罐 西晋(公元265-316年) 旧藏 谷仓罐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为两层楼阁、人物等装饰,下半部为一罐。 此罐是当时的随葬用品,着重表现豪门贵族生前居住的城堡式楼阁建筑以及奢华的生活场面。 ![]()
唐(公元618-907年) 新乡市凤泉区出土 高64厘米 镇墓兽昂首挺胸,呈蹲踞状,兽身下有台座;人面,鼓目圆瞪,张口露牙,两耳对称似猪耳,头上有一独角,粗壮高耸,现已断;周身装饰精细,头部、面部露胎,首部以下以褐色釉为主,前腿中下部呈浅黄釉,整体自然流釉、浑厚温润、色彩靓丽。 ![]()
宋(公元960-1279年) 旧藏 长32厘米,高13.5厘米 此枕长方体,通体白地黑花装饰,枕面中心为开光山水人物纹,有一携琴老者衣袂飘飘行走于郊野,周围绘树木小景。开光外四角绘花卉。 白底黑花瓷枕是磁州窑最富创造性和独具特色的器物,装饰内容取材广泛,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
⑯绿釉鸡冠壶 辽(公元907-1125年) 旧藏 高36.5厘米,腹径16.9厘米,底径11.6厘米 此壶壶身除底部外均施绿釉,釉色暗绿,造型规正。 此壶具有典型的契丹式风格,适合于契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便于携带,非常适于骑马射猎生活需要。 ![]()
明(公元1368-1644年) 通高146厘米 该造像头戴花冠,身着褒衣,胸佩璎珞,手捧宝莲,结咖趺坐于莲花座上,其上刻有年份(永乐七年)和大势至菩萨名号,原在辉县白云寺供奉,当地俗称为“玉石奶奶”。 ![]()
⑱象牙雕仕女立像 明(公元1368-1644年) 旧藏 仕女头平,身微斜,头后有大型发髻,发丝根根可见。仕女面部丰满安详,眉眼鼻口端正,两手左胸前合抱一物。右袖宽大,衣纹较深自然流畅,下穿长裙覆盖双脚。 ![]() 清(公元1636年-1911年) 旧藏 此罐器身绘八骏马于平野之上,各具姿态。 八骏马图取材于传说周穆王曾骑八匹骏马历游天下之典故,据《穆天子传》卷一所载:“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八骏为天下无比神驹。 ![]()
⑳兴学育才敕书 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 旧藏 此诏书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颁发给河南提学使的诏令,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诏书为纸本,大致内容是要求河南提学使要因时制学,废除科举制度,是清末实行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实物佐证。 ![]() 04 最后,稍微吐槽一下博物馆的展柜:玻璃的既视感略差,且对相机不太友好,拍出的照片灰蒙蒙的,原因就是玻璃的反光有些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