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国风·豳风 —— 鴟鴞

 昵称503199 2025-05-08


《豳風·鴟鴞》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

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

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图片

image.png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鸱鸮》这首诗,是周公在东征平定乱之后写给成王以鸟爱其家室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以消除成王的疑(详见《尚书·金縢》,点击转跳)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毀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鸱鸮[chī xiāo]”,是俗称猫头鹰的肉食类猛禽,以田鼠为主要食物。在鸮形目下分为鸱鸮和草鸮2科,共27属、244种。猫头鹰自己从不构筑窠巢,而是占用其他鸟类的现成窠巢。

“既”,是已经。

“恩斯勤斯”,《鲁诗》写作“殷斯勤斯”。

“殷”,是深厚;“勤”,是辛劳;句中的三个“斯”,都是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

“鬻[yù]”,是“育”的通假字。

“闵”,是“悯”的通假字,为忧愁、爱怜的意思。

诗的第一章说:你这可恶的猫头鹰!你抓走了我的小鸟,幸好我的窠巢还没有被你毁掉。

我殷勤地养育孩子是多么辛劳啊,我都已经愁苦的病了。

周公这是悔以往之恨。他是以“鸱鸮”这种恶鸟来比喻殷商余孽的武庚禄父,以“子”来比喻管、蔡二叔,以“室”来比喻周王室。

周公在诗背后的意思是:武王刚刚完成了文王的遗愿就死了,留下了年幼的成王。管、蔡二叔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使得新政权摇摇欲坠。要把成王养育成人,将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宁可放弃管、蔡二子,也不可毁了我周室。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戶。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迨[dài]”,相当于“逮”,为动词“等到”,或介词“趁着”。

“徹(彻)”,是“撤”的通假字,为撤除、剥去的意思。

“桑土”,《韩诗》写作“桑杜”。扬雄的《方言》解释:东方的齐国称根为“杜”。周公还在东方,所以诗中把桑树的根说成“桑杜”。意思是取桑根之皮来修补窠巢。

“绸”,是缠绕、绑扎。“缪”,是纰漏、缪误。

“绸缪”,是加固窠巢,修补漏洞,使之坚固。

“牖[yǒu]”,是窗;“户”,是门。

“女”,是“汝”的通假字,即你、你们。

“下民”,是指小人。

“或”,是疑问代词“誰”。

“予”,即余、我。

诗的第二章,周公转而以鸟来比喻自己。

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我要去剥取一些桑根之皮,来修补好窠巢的门窗。事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看今天你们这些小人,还有谁敢再来欺侮我!

周公这是为了戒未来之祸。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

曰予未有室家。」

“拮据”,本义是鸟在筑巢时用嘴衔着草、用爪抓着枝,累得嘴和爪都痉挛得不能伸展自如了。

“捋[luō]”,是用手轻轻地摘取。

“荼”,是茅草开花后,在其穗状圆锥花序上的白色丝状柔毛。

“蓄”,是积蓄、储藏。

“租”,是“葅[zū]”或“苴[jū]”的通假字,为大麻的雌株,用以垫在鞋底的草。

“卒”,是副词终于。

“瘏[tú]”,是因劳累而致病。

“未有室家”,意思是我的窠巢还不够安全,周王室的政权还未巩固。

诗的第三章是说:我累得嘴和手都痉挛了,但还是要再去衔一些茅草的花,和大麻的枝叶。我终于累的得病了,但是我的窠巢还是不够安全。

周公虽然是累得快病到了,但他更担忧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周王室的安全。真是用心良苦。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

风雨所漂搖、予维音哓哓。」

“谯”,是“憔”的通假字,即憔悴。

“谯谯”,是形容羽毛枯槁、没有光泽。

“翛[xiāo]”,在唐·石经中写作“脩[xiū]”,为干枯的意思,形容羽毛残缺而稀疏。

“翘翘”,是形容高而危险的样子。

“漂”,是“飘”的通假字。

“哓哓[xiāo]”,是因恐惧而发出惊叫的声音。

诗的第四章是说:我的羽毛已经枯槁得没有一点光泽,我的尾羽也已经残缺得很稀疏了,更危险的是我的窠巢还在风雨中飘摇动荡,我因惧怕而只能发出惊恐的叫声。

子孙不肖,家道危也。时局动荡不安,周王室的新政权在摇摇欲坠。周公因此而感到心力憔悴。

图片
图片
-THE END-

文章 | 青枫爷爷

排版 | 陨     桃

图 | 资料图

音乐| 徐梦圆《CHINA- C》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