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高校对数据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纷纷积极推动数据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师发展等核心职能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对现有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集成、治理和共享,实现从数据采集、存储、标准化到共享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校级层面跨部门、跨系统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高校数据治理工作聚焦于各职能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涵盖教学、科研、研究生、财务、人事、国资、协同办公等业务领域,治理工作侧重于支撑业务部门。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作为高校最基本的教学和行政单位,二级学院由于学科专业和管理细节各不相同,其数据管理和使用需求并不能完全通过校级层面的数据治理来满足。为此,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对院系的数据治理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但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实践,院系层面的数据应用也相对较少。 院系数据治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作为师生管理的主体,在学院层面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部分存储在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以表格、纸质文档的方式线下存储和管理。 从数据管理范围来看,院系数据是学校教育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系统主要是围绕职能部门管理视角和业务流程来构建的,其中的数据难以涵盖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全部场景。学院层面沉淀的大量系统外线下数据,尽管分散在不同管理人员手中,但同样也是学校数据管理的重要对象。 从数据应用场景来看,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发展,院系对数据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在学科评估、专业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等工作中,院系作为实际任务承担者,需要收集、汇总与自身教育、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大量数据,数据获取的难易与数据质量的高低成为影响相关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 当前高校职能部门数据治理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由于相关治理工作未能向院系延伸,在学院层面仍然存在数据管理薄弱、数据碎片化、数据重复填报等问题。通过开展院系数据治理,推动学院数据应用落地,满足学院日益精细化管理要求,有助于提高院系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效率,是推进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院系数据治理框架 院系数据治理是高校数据治理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院系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前期数据治理工作基础,中国矿业大学提出了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院系数据治理框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应用三个层面,如图1所示。 ![]() 图1 院系数据治理框架 数据采集涵盖分散在各系统中的业务数据,以及院系以线下形式管理的数据。在数据标准化层面,按学校数据标准将多源、异构、分散数据进行汇聚整合,以标准化、规范化形式存储。在数据应用层面,根据具体数据需求,对经过精细化管理的院系数据进行分析和价值挖掘,通过嵌入业务系统、一网通办流程和智能填报平台等途径,实现数据产生与打通、数据汇聚与联接、数据分析与决策。 院系数据治理的实践路径 中国矿业大学以院系数据应用为驱动,基于校级数据标准规范,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数字资产平台,在聚合院系相关业务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对分散在各业务系统外的学院数据,如教师教学获奖、参加学术会议、项目申报、学术兼职等,进行标准化、质量优化及共享,为院系提供丰富的数据服务,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数据采集全量化 数据采集是院系数据治理的前提,数据采集并不是简单的获取,而是在对学院数据需求进行全面盘点的基础上,明确数据来源,规范数据标准,拓展采集形式,形成完整的院系数据采集体系。 开展数据需求收集,确定院系数据来源。面向院系教学科研需求、数据填报需求及数据应用需求,梳理院系数据需求,确定数据来源。从来源看,院系需要的数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储在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可以称作“业务系统数据”,例如人事系统中的教师基础信息、科研系统的科研项目信息等,这些数据已经汇聚到学校数据治理平台,进行了标准化治理,数据质量较高,可通过接口共享使用,无需重复采集;另外一类是未存储在业务系统的,但在数据填报、学院管理中要用到的数据,以Word或者Excel形式分散存储在学院管理人员或者教师个人文档中,无法通过系统进行共享流通,这类数据可以称作“线下数据”,是数据采集的重点对象。线下数据碎片化存储,数据分散、孤立,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开展有效的数据应用,难以释放数据资源的价值。 打造智能填报平台,支撑非业务系统数据采集。为解决分散存储在学院管理人员和教师个人手中的“线下数据”采集问题,构建智能填报平台,提供三个重要能力:快速构建填报表单,适应学院数据采集的动态需求;统一数据采集标准,从源头提升数据质量,有效避免数据混乱、不规范;历史填报数据管理,填报的数据可作为后续数据源使用,满足采集数据长期使用的需要。通过形成可持续、可扩展的院系数据采集机制,将业务系统之外的院系数据通过管理人员或者教师个人填报的方式汇集补充,审核无误后存储至数据仓库。 以“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填报工作为例,以往数据收集归口部门人工下发Excel表格,各学院填报人员手工填写后通过邮箱等方式上报,归口部门人工进行数据汇总、数据标准化、不规范数据核对等后续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各环节分离、人员工作量大、数据重复填报、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智能填报统一数据收集过程,使填报项标准化规范化,保证数据采集质量,有效避免数据混乱、不规范,实现了历史数据沉淀再利用,大大减轻了各二级单位填报负担,提升了填报效率与质量。 依托学校数据中台,构建学院主题数据集。所有业务系统数据和智能填报采集数据汇聚至学校数据中台后,按照学校数据标准规范进行数据清洗、转化和标准化,根据院系数据需求将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表联结、条件组合,形成主题库。数据中台通过定时或者实时的方式将主题库中数据采集到学院数据仓库,形成教师基本信息、本科生教学数据、研究生教学数据、科研数据等多个主题数据集,便于数据开放共享。 线下数据标准化 ![]() 学院线下数据标准化是院系数据治理的关键环节。当前院系管理人员和教师个人手中的“线下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无法进行数据共享。建设学院数据标准,为学院线下数据采集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定义,有助于在数据采集、交换、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为此,在国家标准和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院系对数据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需求,与院系共同研讨,明确数据来源、数据项的取值范围等要求,形成数据项、代码表等学院数据标准,纳入学校数据标准体系。对于新增的填报采集数据,必须先落实数据标准,按照“一数一源,一次采集,重复使用”的原则,使院系数据治理工作有据可依。 关键数据标签化 为了有效分析和高效使用院系数据,需要进行字段对标、对齐和属性标记,根据学科、专业、组织管理体系进行充分关联和对接。例如只有将教学和科研数据与教师一级学科属性进行关联,才能按学科分类对本单位各类数据进行查询和导出。 对院系数据进行标签化处理,建立数据项与数据来源的关系,可以明确数据来源的系统、负责的部门,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可追溯性、透明度和管理的便捷性。采集的院系数据会标注数据项来源标签,例如,从教务系统同步的数据,比如教师教学数据、教材数据、本科毕业设计数据等会标记“教务部”的标签,通过智能填报采集的数据会标记“学院采集”标签,由教师个人填报的数据会打上“个人填报”的标签。 数据管理遵循“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当发现数据有误,通过数据标签可以快速定位数据源头,畅通数据质量反馈路径。如果数据来自业务系统,需要到源头系统中进行修改;如果来自学院数据采集,需要到智能填报平台进行调整。 数据资源目录化 数据资源目录化是指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对数据资源进行描述,根据业务域和所属部门对数据资源元数据进行编目发布,从而支撑各业务部门对数据资源的浏览、查询、获取。 中国矿业大学对已进行标准化治理的业务系统数据字段进行了梳理,将这些数据的元数据描述在线展示在数据资源目录平台,不仅包含了数据库表、数据字段等技术属性,还包含数据的来源系统、共享方式、数据所有者、数据管理者等关键业务属性。 当院系需要采集数据时,通过数据资源目录可以快速定位已完成治理的数据,方便院系管理人员理解数据和获取数据。对于数据资源目录中没有的数据项,需要院系配合信息化部门,将缺失的数据资源集成到数据资源目录中。 数据资源目录为院系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提供了便利,不仅有助于院系清晰直观地展示数据资源,还有助于院系数据管理人员快速找到和获取所需的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利用率。 治理结果展现与应用 数据治理必须面向应用需求,才能获得各方认同和支持。在数据采集、填报和全域数据管理的基础上,中国矿业大学构建了面向院系及师生个人的可视化、可交互数据应用及服务,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传递。 学院数据资产中心 以校级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数字资产中心,汇聚院系所有教职工的基本信息、教学数据、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设备资产、公房管理等数据,按学院需要重构数据项,打破业务系统的界限;集中管理智能填报采集的数据,为学院管理人员和教师提供全局数据展示和查询,随时掌握学院数据动态和教科研成果,有效支撑学院的个性化数据需求。目前数字资产中心汇聚了各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共30余项数据表,400多个核心数据字段,汇集了50余万条数据。对于院系来说,可以查看、维护、导出本学院教师的各项数据,同时根据学院的数据需求制作填报表单,采集维护学院数据。 教师个人数据中心 对于教师来说,数字资产中心聚合分散在各业务系统的个人数据,如个人基本信息、授课情况、指导研究生、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等,可以查看并导出相关数据,同时填报维护学院发布的数据采集。如需补充或修改数据必须要到对应的源头业务系统进行调整,之后通过数据同步更新数据,确保数字资产平台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准确性。数据的可视化显示使数据与老师们见面,不断提升数据质量。 院系作为高校办学治校的基础,既是数据的重要来源,也是数据治理与运用的关键环节。中国矿业大学从院系数据需求出发,结合已有数据治理基础全局规划统筹,建立适应自身发展要求的院系数据治理体系。通过制定学院数据标准、开展智能数据采集、构建数字资产中心等方式,推动学院深度参与数据治理过程、不断深化数据应用,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 基金项目: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5年2-3月合刊 作者:袁莎莎、孙彦景、陈越、陈斌(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责编:陈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