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品寻美丨浑然天成——范毓周对美学的经验之谈 ![]() ![]() ![]()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范老师的艺术经历和他独到的创作理念,那这一期我们结合老师的作品展开聊聊。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墨当随时代,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艺术的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革新。 那么中国的书画也面临着应该如何创新、探索和重新表达的一个困境。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去跳脱这个困境? ![]() 嗯,谢谢。我觉得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同时科技迅速发展,把人们的生活做了根本性改变的AI时代。那么在这么一个新时代里边,我们传统的中国书画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如何能够适应时代需求进行变革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不但今天是个老问题,在很早的时代都是老问题。因为我们在这个大的历史变革过程当中,很多艺术家也都意识到在变革过程中,如何适应变革,能够产生一些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艺术表达。 ![]() 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传统中国画同质化程度很高,就是你在每一个地方看到的一幅画,你都会想到在别的地方有过曾经相似的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笔墨,这样的一个相似性。那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就是中国书画,它的传承性造成的。我们知道现在的艺术家只要是出来做展,或者是出来讲自己的艺术,首先讲师承,我是谁谁的弟子,我是谁谁的学生。也就是说传承成为中国水墨艺术、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认可的条件。在这个关键下,大家的创新就受约束,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创新的能力之所以这么约束,传承作为书画主要的一个发展形式,因此就产生了同质化程度很高。 ![]() 第二个,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又不知所措,看到西方的当代艺术,西方的抽象艺术如大潮而来,就随着它走,而且越走越远。那我们知道85新水墨系统的来看一下,85新水墨的这些艺术家基本上都是跟着西方艺术跑的,没有能创造出自己能立足,自己能够发展出自己体系的新的艺术形式。 ![]()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都很迷茫,一画就是传统,不画传统就无所着落。 那么第三个就是艺术市场也导致了这种现象,把一些大的名家推得很高,新的艺术在这个过程当中追随西方艺术推的很高。真正有独立创造性的东西,可能在这个艺术市场里面还没得到认知,没有得到认可,没有得到大家共同的认为它应该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方向。那么这三个状态都限制了或者约束了中国水墨艺术也好,中国画也好,或者是中国书法也好,就是中国书画吧,缺少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很多艺术家也在思考,包括我也在思考,怎么能够创造出一种刺激传统里边发展出来的新传统,怎么能够让国际上的艺术家,尤其是西方艺术家能仰望我们的作品,而不是俯视我们的作品。那么这需要什么?笔墨就要随着时代要变化,要变得好,不能变得差,不能变得坏。那么当前大家都在探索,我的涌现主义水墨,也是探索过程当中大潮里边我自己根据我的理解,根据我对哲学的认知和科学的了解,想通过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条件,时代的需求和时代未来发展的趋势,来创造一种能把哲学、科学最新认知跟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但又不掉传统,又能够把传统的优势发挥起来。 ![]() 例如水墨艺术,我为什么选择它?就是因为它最能表现分形、混沌、涌现主义最新对宇宙的认知,对人生价值的认知,这个理论和理念。水墨的最大特点是三个,第一个它的材质是有渗融性宣纸;第二水和墨可以通过调制有无限的变化。 是的。 它的灰度可以从白到黑,有无限的层级,这是西方绘画的颜料所不及的。第三个,它在毛笔这样的工具下一笔蘸下来,调好以后一笔下去,它有无限的层级。这个是目前油画、水粉、水彩这些绘画形式都无法达到的。 ![]() ▲范毓周作品 涌现主义艺术的创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觉得可以算是笔墨随着时代。 而且不但随着时代,我想我的涌现主义艺术是面向未来。希望通过这种艺术的创立,能够带动大家面向未来,根据时代的需求来把中国书画推进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展示出它全新的样态。在国际艺术界让大家能够仰望我们的艺术。所以说我对笔墨应随时代,是做这个思考和这样的探索。 老师的涌现主义水墨艺术让我想到了大象无形,水墨艺术为您的涌现主义创造了无限的可能。那映入眼帘的这一系列的作品是老师宇宙之魂的作品,我很少见到用水墨来展现广袤无垠的宇宙的,这也是一种很大胆的创新,是为什么用水墨来体现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因为绘画要表现的内容、主题是画家最应该思考的东西。至于什么工具、什么材质,什么样的颜料,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布局,这就是一种技术性的东西。 艺术家应该首先是一个思想家,是一个能感知时代发展的趋势,能感知时代的需求,能感知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画家;而不应该是一个纯粹从技术上去求一些奇奇怪怪的表现方法,表现方法是为艺术主体服务的,没有了艺术主体就没有了艺术的价值。那么我是这样思考,我觉得在今天我们思考的东西,已经不局限于个人生活和个人生活过程当中所接触到的各个具体的事物。艺术分三个层面,就是中国古代道家讲的,一个是器的层面,器就是具体的器物,具体的事情;第二个层面比它高一点,就是什么?就是形的层面,形就不局限于器,就比器高一个层面;那么更高的层面是道的层面。我认为中国书画家,要想进行变革,必须把艺术提升到道的层面去思考。 ![]() 道的层面怎么思考?要思考大家现在最关注的是什么?最前沿的东西是什么?面对未来的是什么?我正是从道的层面来考虑,我的艺术创新能不能够在艺术变革的过程当中,成为一种能够引领大家向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中国书画可以说是发源也很早,我们如果从我们洞穴壁画来讲的话,也有几十万年的,也有几万年的,也有几千年的,都有。但是我们整个发展到了汉代以后,尤其到六朝以后,基本上都是以水墨为主。这个路线是不错的,但是怎么把水墨能画到不是器的层面,不是形的层面,而是达到道的层面呢?这就是要选择主题。 那我就想这个最大的境界是宇宙变化万端、广袤无垠,怎么来表现它?画天文图是表现不了的。我们知道赵无极用油画开始是模仿中国山水的模糊画,这个大概是张大千和刘海粟先生的泼墨泼彩的影响。 ![]() 后来他也想表达宇宙空间,但是他表达的全是用色彩来表达一种天文学图景,他不是照着天文图景画的,但是他画的是具象,虽然是抽象的,但是他脑子里存在的还是具象的。他还在形的层面上。同样现在西方的抽象艺术是在形上玩把戏,还是在形的层面上,没内涵,没表达主题,没有更高的哲学认知。那么我想画宇宙不是我的本事,我也画不了宇宙。我可以把宇宙瞬息万变,它相互之间能量的相互作用,阴阳两个不同的,我们把留白看作阳,把墨看作阴的话,在不同层面上不同情况下的对立...... 碰撞 博弈、转化和最后的融汇,都可以用水墨在宣纸上来表达。道家讲一阴一阳谓之道,我们的墨和留白就是一阴一阳。因为我目前是周易学界,国际上引领大家向现代化发展,算是最前沿的。 ![]() 那我想我既然对于周易有这样深刻理解,我就把水墨和留白当做阴阳两极,然后把墨色的不同变化当做什么?它们对立、博弈和转化、融汇的过程。那这样子我就找到了水墨它的优势。水墨的优势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刚才我讲过的,从材料材质,从颜料、从工具,都是其他绘画所不能够比拟的;第二个它表现阴阳是自然的表现,它不是人为的去描述,不像赵无极画油画,它要从构思到颜料的应用上,是人为的;第三个,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的广袤无垠呐,瞬间万变,它的灵魂就在这儿,那水墨恰恰能够在宣纸上来表现出,当它一定型,就是涌现主义的涌现出现了。 那这样子的话,我想来表达对中国水墨的艺术是可以达到一个道的层面上,无论从主题,无论从理念,无论从表达表现的方法,都到了道的层面上,那这就到了艺术的最高层面。我希望我们中国的书画能够从器的层面解放出来,能够从...... 形的层面...... 提升起来,然后达到道的层面。当然不是人人都能这样,起码我们的艺术应该向这个方向引领。 从气到形再到道,让我想到了我们黄馆长提出的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并重。那想问问范老师您对这一句话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我觉得艺术是不断变革的一个品类,它还不像学术,学术传承的层面更多,文化传承的层面更多,而艺术可能时时都在变革,时时都在创新。所以说笔墨当随时代,提出来虽然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实质上是一个哲学问题。就是说笔墨广义的就是绘画本身, 那么应该说绘画在中国的艺术领域里面是个很高层的领域。 ![]() 过去我们都知道文人画是绘画的主体,为什么文人画能成为绘画主体?包括苏东坡画的歪脖子树,拍卖就能拍四个多亿,大家都不解说我孩子都能画成这样子,他是从王维开创文人画的理念,到他这儿开创了一个新的用简略的笔墨,随意性的笔墨来表达了艺术家艺术追求的境界。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书画要想发展,第一要面向未来;第二要有意境的拔高,意境的超拔;第三要有技术的创新,技术只是它在完成创新的过程当中必要的条件,它不是真正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表达什么主题,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是完善的一个过程。 ![]() 我觉得中国书画一定要做从器到形到道的这样一个变革过程,才能够最后在国际艺术界能够得到大家瞻仰,能够得到大家认可,得到大家追随。我想我是希望通过我的艺术变革,在国际上让大家认可,然后激发大家创新的热潮,带领我们中国的艺术界能够推动变革的过程,使我们中国的艺术能够在世界艺术这个层面上,成为引领世界回归美学传统的一个新传统。 ![]() 非常感谢范老师的分享,期待范老师未来可以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那《三品寻美》我们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