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大量读书:不会做读书笔记的人,建议死磕这本书!

 筝小钱 2025-05-08 发布于山东

8年读书博主 靠读书买下500万学区房




嗨!我是8年读书博主筝小钱。

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

很多人读过几十本书,笔记密密麻麻记了很多,收藏的好词好句成千上万,但是真正写作或者表达的时候,却发现大脑一片空白。

问题出在哪里?在你的读书笔记中!

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用1套卡片笔记法,一生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论文。

他如此高产的秘诀,并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天赋,而是因为他使用的这套「卡片笔记法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核心理念是:

通过将碎片化知识,转化为系统化的思维网络,从而实现知识复利,让写作成为自然涌现的过程。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讲得就是这套方法,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这些年你的笔记都白记了。

强烈建议每一个读书博主、自媒体人、阅读爱好者都去读这本书。

掌握这套读书笔记法,不仅能辅助我们高效写作,还能帮助我们形成“拿来即用”的个人知识体系。


 01/

何为卡片笔记写作法?

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笔记就是记录。

但记录只是搬运。笔记≠记录!

卢曼认为,不写就无法思考。笔记是为了驱动思考而非记录。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核心就在于:

将零散的知识通过思考转化为系统化的笔记。通过自上而下的积累,让写作成为水到渠成的过程。

书中提到了三种笔记形式:

①闪念笔记:

捕捉灵感碎片的笔记,比如在读书时遇到书中有触动的句子,脑海中突然闪现的灵感。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勾勾画画,在书中做的标注记录,都属于闪念笔记。

②文献笔记:

可以记录书中的精华,但是必须要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千万不要停留在摘抄!

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避免我们成为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让这些知识经过我们的大脑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

这一步,不能偷懒,只有尝试过的人才能get到知识真正流入大脑的成就感。

③永久笔记:

永久笔记是将前两类笔记进行加工整合,放入自己的知识库,便于日后调取。

比如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中,都有关于“自律”主题一类的笔记。

那我们就把他们整理合并成自律主题的永久笔记,存入自己的知识卡片盒中,最终形成一个网络知识体系。

笔记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核心部分,也是大多数人笔记当中所缺失的一部分。

前期这也许是个大工程,但一旦你开始建立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永久笔记,后期你输出就会越来越轻松。

 02./

为什么传统笔记低效

而卡片笔记法能让你破局


传统笔记之所以低效,是因为它是“孤岛式的存储”。

由于记录零碎,知识之间没有建立关联,后期使用的时候你很难找出来。

因此,你记过的笔记,你后期很可能就再也不会看了。

而卡片笔记法,从本质上解决了无效积累的局面。

卡片笔记法把我们的碎片化笔记,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分主题整理成永久笔记,每一张卡片底部加上可关联什么主题。

这样永久笔记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就像一张“动态网络知识库”。

知识之间的网状链接,让知识不断的碰撞,生长。

比如,当我们搜索“时间管理”这个主题时:所出现的卡片有半年前阅读《深度工作》时的思考,半个月前看TED演讲记下的案例,昨天和朋友聊天时的灵感…

这些原本孤立的碎片突然串联成完整的逻辑线。

一篇文章的框架和素材就自然浮现出来了。

这就是知识之间的链接产生的复利

最重要的是,卡片笔记法推动知识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创造,让写作从“输出压力”变成了“自然流淌”。

当积累的卡片数达到临界点时,知识的复利就像滚雪球一样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03./

如何用卡片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跃迁


如果你想实现轻松输出,可以从现在开始,循序渐进地生产出自己的卡片笔记。

在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的基础上,每周整理一次永久笔记卡片。

不要贪多,每张卡片就记录一个知识点,并标明出处,简单三五句话就可以。

假如每周读一本书的话,一周整理出20张卡片笔记,一年就拥有了1000多张卡片笔记。

卡片笔记的创始人卢曼就是用这种方法整理了9万张卡片,他用的是最原始的手写卡片,按编号装进盒子的方式。


但现在我们有了更加高效的方式——一款基于卢曼卡片笔记法而开发出来的app工具——flomo。

这款app,相对于传统手写卡更加便捷。


只要为每张卡片添加了主题标签,以后使用时,只要一键搜索关键词,所有关于这一主题的笔记就出来了。

具体如何操作呢。

在flomo上输入一条笔记,然后加上标签,可以参考以下方式打标签:

#阅读笔记#书名#金句卡#主题
#阅读笔记#书名#观点卡#主题
#阅读笔记#书名#案例卡#主题
#阅读笔记#书名#新知卡#主题

这种多角度打标签的方式,是为了让不同笔记之间因为标签建立链接,让知识形成一张网络。

当我们需要写公众号文章或书评时,只要通过搜索某个关键词,就可以快速调出笔记素材,毫不费力写出一篇文章。

写在最后 


读书是输入,笔记是加工,写作是复利。

卢曼的高产,证明了卡片笔记法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笔记法。

书中有一句话:写作不是从空白文档开始,而是从卡片盒中生长。

很多人觉得写作就像挤牙膏,是因为没有自己的知识卡片体系,还停留在凭空想象,东拼西凑浪费时间的阶段。

对于卡片笔记高手来说,写作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只需要在某个选题下,一键调出笔记做排列组合,就能轻松搞定一篇优质文章。

推荐每一个自媒体人和读书博主都去读这本书,把卡片笔记法用起来!

最后,愿每一个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存入“知识银行”的人,都能得到知识的复利。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