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系列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东大最高烂尾楼大规模重启,武汉的疯狂,仅次深圳,远超成都杭州。。 成都、南京、杭州,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味道,郑州和成都的医疗对标。。 成都重庆,房价居然和徐州温州差不多,4个城市,3个都被打压过,城运坎坷 ![]() 一个城市最大的野心是什么? 是规划。 规划里面,国家级新区,又是野心最大的规划。 全国一共有19个国家级新区,有的声名鹊起、闻名全国,有的只在自己的城市,在自己的片区有一定影响力。 ![]() 这里面,谁的影响力最大?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雄安新区。 前面两个,成立时间最早,给的政策力度最大。 19个国家级新区里,只有上海浦东、天津滨海,这两个是行政区,剩下17个,都是功能区。 ![]() 因为当年经济不发达,需要打造几个局部开放地区,来带动整个大盘。 2010年之前,这两个新区,都是高层亲自规划,下面的人只需要负责执行。 但2010年之后的新区,很多人评价是: 开始缩水,没有以前那么强的含金量。 因为这一阶段的国家级新区,大部分都是地方推动的。 地方发展需要一个招牌,于是向上申请国家级新区,高层只负责审批。 ![]() 从19个新区的管理模式,也能看出,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最特殊。 国家级新区,最后直接称为新的行政区。 而其他大部分,都只停留在经济范畴,只有管委会,没有正式的行政编号。 ![]() 经济数据方面,也是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GDP最高。 其他的很多区域,甚至GDP连1000亿都没有达到。 ![]() 很多人曾说过,国家级新区,本质就是把原来经济最好的几个区域,放到一起,重新换个名字。 然后就能够对外说,新区的GDP有多高。 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存量的腾挪,短期内很难有太多增量。 只有在5-10年的范围内,靠着更好的政策优势,更高能级的规划,还有操盘手的重视。 国家级新区,才有可能起飞。 19个里面,除了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其他比较知名的新区有: 广州的南沙新区、南京的江北新区、成都的天府新区。 其中广州南沙新区和天津的滨海新区逻辑有点像。 都是距离主城区很远,本地人非常不看好,大多是外地人过来工作生活买房。 属于彻底再造一个新城。 南沙新区,规划给了很多,但本地的资源投入,依然不够。 因为广州整座城市,几乎围绕着珠江新城发展。 市中心的吸引力太强,50km外的南沙很难发展,没多少企业和员工愿意过去。 就连2021年的广州期货交易所,注册地明明放在南沙。 但一看实际办公地点,居然是在天河区。 ![]() 看来大家都知道,哪里才是好地方。 如果当年广州市政府、或广东省政府,能够往南迁移,南沙可能还有机会。 现在的发展,时间周期就太长。 天津的滨海新区也是一个问题。 最好的学校、医院,都盘踞在市内六区,不愿意出去。 大量的地铁,也是优先给主城区修,市政府根本不可能搬迁。 如果2015年没有发生那次大爆炸,滨海新区可能还能成为产业新城。 但滨海的运气不太好,爆炸之后,大量的企业流出。 10年期间,人口流出100万,损失惨重。 和前两者相比,成都的天府新区,是比较幸运的。 因为,当年成都操盘手,把市政府南迁不少,天府新区的距离不再那么远。 而且成都的发展方向,是一路向南,几乎没有回过头。 ![]() 当年2012年,成都北边搞北改的时候,甚至还被批评过。 意思是,北边搞得这么多,媒体天天报道,让我南边的天府新区咋办? 于是之后,关于北边的报道全都停掉,北改也因为别的原因,中途夭折。 现在提出东进,打造的东部新区,这张饼太大。 可能等天府新区成熟后10年,东部新区才有可能起来。 ![]() 而南京的江北新区,逻辑和杭州的滨江+萧山,也和上海浦东新区很像,都是拥江发展。 都是和主城区只有一江之隔,距离不到15km,非常近。 现在的跨江成本不高,几十条跨江通道很容易就能修建。 南京规划的20-30条跨江通道,其中2/3都要路过江北新区。 而且在北边还有南京北站,和新机场,大量的公共资源都在投入。 这也能看出,南京发展江北的决心。 ![]() 但这些年,南京并不只是在发展江北,经常喜欢东看看西看看。 这也是南京经常被人黑的原因之一。 今天发展江北,明天发展紫东,后天发展雨核,大后天发展江宁无线谷、南部新城。 全都是规划,全都是饼。 但大量的规划,最后都没有落地,发展到一半,已经没人敢提。 唯一保留下来,而且能持续推进的规划,只有江北新区。 ![]() 因为这是国家级的新区,不敢打马虎。 不管换了多少人,都要继续往里面砸钱。 但其他的规划,只是下面人自己提出来的。 说不发展,就可以不发展,政策没有太强的连贯性。 另外一点,则是看农业用地的规划。 萧山和余杭,算是杭州的左膀右臂,两边都有大片土地可以进行开发。 所以第二中心,滨江奥体发展完之后,还能腾出手来,去发展第三中心: 未来科技城+云城。 但是南京,如果看一眼地图,发现南北两侧,全是一片绿。 都是农业用地。 ![]() 抛开市中心和江宁区北部,还能大规模发展的空地,只剩下江北。 这才是江北新区,未来能胜出的最大原因。 从规划上看,杭州和南京的发展方向,一目了然。 但很多人去杭州西站、南京江北看过后,会觉得人气不够,依然不看好。 但这还是那个问题: 锦上添花根本就轮到不到你,雪中送炭才是大机会。 真等着几片区域发展起来,价格早就涨上去,你买都买不到。 现在杭州和南京的新区,刚刚起步10年。 真正成熟,起码还需要10年时间。 2035年规划里面,杭州还要抢250万人口,南京还要抢350万人口。 这里面,1/3都要进入新区,是百万规模的人口增量。 到时候,这就是城市的新中心。 ![]() 有人会说,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去新区,而不是其他的成熟区域? 因为这些成熟区域,大部分都是老房子,城市界面不够新。 而且老城区房价,大部分太贵,不如新区划算。 更重要的是,人是跟着产业走,而产业是可以被规划的,产业被放到了哪里,人口就会跟着去向哪来。 产业被规划的逻辑,就是政策、就是税收、就是招商引资的指挥棒,这些内容,新区都有更大优惠。 还有人会质疑,说现在城市化率接近70%,全国人口都在减少。 而且大城市房价这么贵,哪有这么多新流入人口? 但研究人口数据,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结构。 新生儿减少,人口总量减少,但是部分城市的年轻人仍然在增加,每年的大学生数量,依然在增加。 四大直辖市人口暴跌,京沪赶人,杭深抢人,笼子一直都在,鸟一直在换。。 这些人,都是每座城市最喜欢的养料。 年轻,能加班,能上杠杆,还能爆家里金币。 谁能抢到这些人,谁就能继续快速发展。 ![]() 长三角城市圈,是东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年轻人最喜欢来。 但里面的强城太多,如果没点本事,抢不过兄弟城市,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发展。 南京,算是长三角城市里最急的那个。 连当地的操盘手都公开说,坐不住,等不起。 ![]() 里面说: 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潜力巨大、势能强劲; 能否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变道超越,事关南京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逆势突围,赢得发展主动权。 南京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 西边有一座新贵合肥,东边则是苏锡常地区,距离都不超过200km。 可以说是,强敌环伺。 想要虹吸更多人口,南京还需要努力。 培养更多产业,尤其是江北新区的高新产业。 现在发展的半导体、生命健康领域,才是未来的重点。 ![]() 而成都的天府新区,则没有这个问题。 因为成都在四川省内,一家独大。 旁边的重庆,距离250km以上,而且成都的吸引力,明显比重庆更强。 只有成都抢别人的份,谁敢过来抢成都的人,即使有这个意愿,也没有这个实力。 这一点,真是让南京非常羡慕。 南京江北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还有几点非常相似之处。 成立的时间都差不多,管理模式也很类似。 天府新区2014年10月,南京江北新区2015年6月,分别成立。 都在几个区域之间,画了个圈,把GDP最高的地方都统计进去。 好去争一争排名。 另外,新区刚刚成立时,相当于火车刚起步,最需要有人推一把。 等到火车真正跑起来,依靠惯性就可以飞速发展,不用再那么费劲。 所以可以看到,两个区域的管委会主任,一开始都是省里的领导兼任。 度过最困难的时期,最近几年开始常态化管理。 管委会主任的级别,没那么高了。 而且再看一眼区域的结构,发现国家级新区内部,也分三六九等。 例如江北新区,分为核心区直管区、共建区、协调区。 天府新区,也分直管区和其他片区。 只要不傻,就知道哪里是发展重点,哪里是三不管地带。 有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会说这又是在制造不公平。 但如果从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么大一片新区,不能全发展。 在有限的资源下,只有亲自部署,打破各个区域的壁垒,才能快速启动火车。 把资源砸进一小片地方,打造一个强片区,才能吸引更多人。 如果像撒胡椒面一样,四面开展,哪里都发展不起来。 就算强如浦东,GDP占上海的1/3,发展了30年,也只有不到1/3的区域发展起来。 剩下的大片土地,全都是荒地,啥也没有。 而这样的发展格局,上海30年前就已经制定好了,大体的发展方向几乎没变化过。 所以在东大,想要研究发展方向,要看规划。 这些规划里,有些顺利完成,有些处境尴尬。 问题是,给你一大块空地,把上海浦东、把成都天府新区给你操盘,你会如何规划、如何发展自己手里的土地? 你不知道,你就无法去伪存真,也无法用更高级的知识教育子女。 5月10日,周六,成都,线下见,看城市运营新角度。
|
|
来自: sunflowerw386w > 《达叔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