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位思考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25-05-08

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换位思考的好处,而更多的人是希望别人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自己却不会换位思考,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思考问题。这是人性的特点,也是人性的弱点。我个人觉得人不应该这样;而应该真正将换位思考始终坚持落实到位——既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也希望别人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目标,现实实现的可能性多大很多时候取决于人的觉悟。

    如何让换位思考变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的习惯,或者变成一种必须,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如果我们细细思考一番就不难发现:家庭教育是第一重要的。父母是那种善于换位思考的人,他们的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是;如果父母是那种自私自利的人,或者是比较自我不会体谅他人的人,这样的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自然而然也会承袭起父母的特点与个性,家庭教育毕竟是第一位的。从这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得提醒每个家长,特别是年轻父母,这种教育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如果每个家长都能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思考孩子出现的问题,如果每个家长都能从孩子的当下年龄的特征来思考他们当下的状况,在这样的家长教育下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可以进步与提升的?

     另外一个方面从学校教育来看,作为教师也应该讲这个方面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而且还得率先垂范。作为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立场来思考教育问题,思考学生问题,思考教学问题,也应由此引导学生自觉向老师学习,引导他们学会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教与学问题。当然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换位思考绝非易事。这既需要教师具备读懂学生的能力,也需要学生拥有领悟教师教诲的能力。教师具备读懂学生的能力,才能理解学生当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态,也由此可以获得接近学生的机会与可能,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拥有领悟教师教诲的能力,这可能并不是靠老师教才能教出来的,这既需要学生尊重教师,感恩教师,然后自己还要有足够的主动性,自己想学习,自己要思考,才能从教师的看似平常的教诲之中领悟其中的奥妙。

   换位思考,即所谓将心比心,或者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经典处世名言,人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没有一个人可以逃脱这个法则的规范与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