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保健康:踮脚震足跟(踵息法):震动百脉的强肾秘诀

 gs老张 2025-05-08
一、功法起源
两千年前庄子笔下'真人之息以踵'的玄机,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导引图》中化作具象——第17式'蹠跃'恰似今人踮脚之姿。古人谓'肾脉起于涌泉,贯脊属肾',此法暗合经络流注之妙,尤见宋代《云笈七签》详述'踵息炼气'时,特别强调'以踵激地,振髓通督'的要诀。习练时足跟触地刹那,仿佛能听见远古导引术与现代运动医学的隔空对话。

二、动作分解
1. 标准式
- 双脚平行如松立磐石,大趾轻扣地,足弓微悬如月
- 吸气如春蚕吐丝,脚跟缓升似莲出水,小腿后侧肌群如弓弦张满
- 悬停三息间,命门穴处暖意渐生,脚跟回落时呼气如秋叶飘零
- 离地三寸处松腰坐胯,任其自然震颤,如古钟余韵连绵七颤方休 。

2. 进阶变式
- 马步踮脚:双膝外开如骑天马,尾闾下沉似坐金鞍,每起落皆激荡带脉
- 闭目踮脚:眼前星河隐去,足底涌泉如莲开合,平衡间觉涌泉-百会气柱贯通 。

三、科学机理
1. 生物力学效应
每平方厘米7.8公斤的冲击力,沿跟腱传递产生驻波效应,清华大学实验显示可增强骨密度12%。某太极传人自述:习此三年,原疏松的腰椎现呈蜂巢状强化结构。

2. 经络奇观
日本红外热像仪记录显示:震动时肾经蓝光沿腿内侧螺旋上行,与膀胱经金辉在八髎穴交汇。禅修者内观见:每次震足,气浪自涌泉直冲大椎,如潮汐冲刷礁石。

3. 气血交响
腓肠肌如第二心脏搏动,血流量峰值达静息时4倍。曾有心脑血管患者练习三月,下肢静脉回流速度从18cm/s提升至26cm/s,晨起浮肿尽消。

四、实践方案
- 寅时面东,双手握固抵腰眼,21次起落如雄鸡报晓,阳气升腾时觉掌心劳宫穴跳动
- 伏案久坐后,单腿金鸡独立式轻震,骶骨如沐温泉,医家谓此式可调骨盆'蝶形应力'
- 亥时面北,脚跟轻触地如蜻蜓点水,9次微震引气归元,常有习者反馈震后涌泉穴自发跳动半炷香。

五、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者宜坐于太师椅上,双足踏花椒木滚轮轻震;糖尿病患者可用艾草煮水沐足后,以丝绸裹足练习。曾见八旬老翁每日坐姿轻震百次,十年间足跟骨刺竟化于无形。

功法耦合智慧
握固如封存先天元气的玉匣,踵息似唤醒大地能量的鼓槌。二者相合,恰似《周易》'艮背止念,震足启源'之象。晨练者可先握固凝神于膻中,再震足激荡于涌泉;夜修者宜先震足九通任脉,后握固封存于关元。某丹道传人透露:此乃'锁精关,开气海'的不传之秘,坚持百日自有'足生暖气,手握雷霆'之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