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宣止咳颗粒,分析其组成,应该是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老中医张珍玉老先生的桑薄清宣汤。清宣止咳颗粒由桑叶、杏仁、甘草、薄荷、桔梗、枳壳、白芍、紫菀、陈皮组成。 这个中成药治疗咳嗽效果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咽喉不适引起的咳嗽,比如咽喉瘙痒、疼痛、异物感等引起的咳嗽,无论成人儿童皆可用。这里面有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初学者一定要看一看患者咽喉壁,如果颜色发红,无论外在症状,不必畏手畏脚,大胆用之即可。 我个人认为张老的这张方子配伍,相较于吴鞠通先生桑菊饮更加经典,可以看成辛凉轻清的代表方。 既然咽喉壁发红特征的咳嗽有效,那么其它皮肤部位发红特征的病变,是否也有效呢?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刚觉感冒,咽喉不适,如果咽后壁发红,冲上1至3包清宣止咳,很多时候都能把感冒扼杀在萌芽状态。重点在于刚刚才发觉的感冒,其次是剂量要大一些,我前些日子就是这样搞定的,刚觉咳嗽咽痛,吃了三包恢复如初。 急性鼻炎,无论喷嚏、鼻涕、鼻塞,如果用手电筒照一照,鼻腔黏膜如果发红,清宣止咳也是有效的,给许多患者用过。 急性的湿疹、荨麻疹,如果病灶皮肤发红,清宣止咳也可以用,剂量要大,2至4包。如果皮肤不红,就不要用了。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如果用上一两次病症完全好了,固然说明有效,如果用上一两次病症没有完全好,并不代表清宣止咳无效,其实也是有效的,只是没有挡住疾病发展的势头,其实也发挥了应有的先锋部队作用,要客观理性看待。如果这个道理不明白,那就建议你取关,教育成本太高了,哈哈。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病初期,由此推论也应该有效,一是颜色发红的带状疱疹初期,一是胃镜显示胃粘膜发红的脾胃疾病,我观察的病例还很少,暂时不下结论。 其实,清宣止咳颗粒为何治疗这么多疾病,归根结底是得益于中医理论的表里观念和寒热观念。尤其是表里观念,现在很多人忽视表症,忽视辛凉轻清法。一提解表就是麻黄桂枝荆防之类,看不上后世温病学派补充发展的辛凉轻清之法。事实上,用好此法,也能四两拨千斤,妙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