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师曾 隶书四屏 丁巳(1917年)作 139×34.5 cm,约4.3平尺(每幅)
陈师曾(1876—1923)是近代中国书画篆刻领域的全才型艺术家,《隶书四屏》创作于1917年(丁巳),时年陈师曾41岁,正值艺术成熟期。内容节录自东汉《西岳华山庙碑》(简称《华岳碑》),此碑为汉隶典范,以结字方整、笔力雄健著称。陈师曾选择临写此碑,既体现对汉隶正统的尊崇,亦暗含其金石学研究的学术背景。款识“仲茀仁兄正书”表明为友人所作,书写态度严谨,属精心之作。 陈师曾隶书以汉碑为基,此作线条明显汲取《华岳碑》的方笔特征,起收处多见篆籀笔意,如“事”“礼”等字的横画,藏锋逆入,收笔含蓄,形成“锥画沙”般的涩劲质感。部分捺笔(如“之”“巡”)则融入《张迁碑》的波磔,厚重中见灵动,整体笔法兼具碑学的“金石气”与文人书的“书写性”。 四屏整体气息端庄而不板滞,行距宽绰,字距疏密自然,与汉碑原刻的庙堂气象不同,陈师曾通过墨色枯润变化和字形大小错落,赋予作品手卷般的文人雅意,彰显其“以临为创”的化古能力。 ![]() ![]() ![]() ![]() 陈师曾此幅《隶书四屏》,绝非对《华岳碑》的机械摹写,而是以金石学修养为根基,以文人审美为旨归的“心临”。其价值不仅在于笔法结字的功力,更在于将汉隶的庙堂气象转化为书斋雅玩,实现了“碑学”从考据到艺术的升华。若言吴昌硕以“强其骨”震撼书坛,陈师曾则以“温其璞”另辟蹊径——这正是近代文人书法最耐人寻味的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