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频次】不同频次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

 wyfx100 2025-05-08 发布于湖南

引用格式:郦淑婷, 付渊博, 刘璐, 等. 不同频次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针灸, 2025, 45(4): 453-45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组累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和所有相关组织的肌肉骨骼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面部疼痛和张口受限。相关研究表明,疼痛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且疼痛会引起张口受限程度加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有5%~12%的人群患有TMD,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最新的诊断指南将TMD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TMD疼痛相关疾病(包括肌肉痛、关节痛和TMD头痛)。研究提示,TMD疼痛可能由几种不同的机制介导,2010年修订的国际专家共识提出可逆的保守治疗方法应成为TMD的一线干预措施。有证据表明,按摩、针灸或有针对性的锻炼可以减轻TMD疼痛。

针灸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用于治疗多种疼痛类疾病的非药物疗法,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TMD的潜在有效方法。本团队前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针刺可以明显缓解TMD患者的疼痛。也有系统综述佐证了针灸对于TMD的有效性,但因为在临床应用的针刺技术各有优势,且针刺刺激量不一,导致针刺疗效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明确针刺治疗方法的刺激量、研究针刺的“量效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频次针刺治疗TMD疼痛的临床疗效,以明确针刺频次对TMD疼痛症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图片
图片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42例TMD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低频次组、中频次组、高频次组,每组14例。各组均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双侧合谷、阳陵泉及患侧听宫、颊车、下关,每次30min。低频次组每周针刺1次,中频次组每周针刺2次,高频次组每周针刺3次,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和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比较各组患者慢性疼痛量表(GCPS)、视觉模拟量表(VAS)、下颌功能受限量表-20(JFLS-20)评分和压力疼痛阈值(PPT)。

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GCPS和JFLS-2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频次组和中频次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频次组患者各部位PPT较治疗前升高(P<0.05);高频次组患者GCPS、JFLS-20及VAS评分低于中频次组和低频次组(P<0.05),部分PPT高于中频次组和低频次组(P<0.05)。随访时,各组患者GCPS、JFLS-20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频次组和中频次组患者各部位PP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高频次组GCPS、JFLS-20及VAS评分低于低频次组和中频次组(P<0.05),各部位PPT高于低频次组和中频次组(P<0.05)。

结论:每周针刺3次在改善TMD疼痛强度方面优于每周针刺1次和每周针刺2次,并可缓解一部分下颌功能障碍,其疗效可持续到治疗结束后4周。

TMD疼痛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疼痛病因分为局部筋脉挛急致肌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经脉痹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开合不利,“不通则痛”。本研究针刺处方中,听宫是手、足少阳经和手太阳经三经之会,位于颞下颌关节处,刺之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下关、颊车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循行于口、鼻、面部,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面痛常以两穴配伍应用,《针灸甲乙经》记载“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行于头面,故有“面口合谷收”一说。阳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穴,为八会穴之筋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筋急,阳陵泉主之”。上述穴位分为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诸穴相配,能活络止痛,缓解相关症状。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针刺频次的记载,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婴儿者……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灵枢·夭寿刚柔》云“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石学敏院士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四大要素之一是针刺频次。既往研究发现在治疗疼痛类疾病方面,中高频刺激较低频刺激而言疗效更佳。另有研究表明,在针刺频次固定、合理的情况下,针刺频次的增加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即针刺的治疗效果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本试验也证实了高频次针刺治疗在缓解TMD疼痛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与之一致。

本团队前期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每周针刺3次治疗TMD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假针刺组。本试验探讨不同频次针刺对TMD疼痛疗效的影响,除了采用GCPS作为疗效指标,还采用JFLS-20、VAS评分和PPT,从多维度评价针刺治疗TMD疼痛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次针刺治疗较中频次和低频次针刺治疗TMD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每周针刺3次在改善TMD患者疼痛强度方面优于每周针刺1次和每周针刺2次,并可缓解一部分下颌功能障碍,治疗结束后其疗效可持续4周。每周针刺2次在GCPS、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每周针刺1次,对于TMD的疼痛强度也有一定改善,考虑到患者依从性问题,中频次的针刺治疗也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

● 编辑 排版:罗宇婷

● 审核:徐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