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533期:跟着母亲去点种【李志国】

 太行文学l苑 2025-05-09 发布于河南

林县自古十年九旱,勤劳的林县人自立更生,艰苦创业,吃苦耐劳,战天斗地,用鲜血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天我要说的,也许算不上奇迹,但绝对是一个特色或者传统吧。

这就是抗旱点种。水利条件达不到,林县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耕种。他们深知,没有春种,就没有秋收。

从我记事起,不管是春种花生、红薯、棉花、高粱,还是麦茬地赶种秋玉米,再干涸的土地也要撅开坑,倒入水,水渗完后,点上承载着希望的种子,再小心翼翼的覆土、推平。

每一桶水,都是乡亲们或肩挑,或推拉,一步步的运到坡地或大田,他们相互拉帮,种完上家种下家,这种不得已的耕作模式,被父辈们戏称为“抗旱点种”。

那时的“桑木扁担两头翘”曾经羡煞邻居,独轮车配白铁水桶亦是乡亲们心目中的完美组合,板车拉“水罐”更是独领风骚,条件好的,板车直接升级成四轮拖拉机。大车小辆,熙熙攘攘,排队能把村里的几个蓄水池拉干……

现时社会发展好了,老农民也与时俱进了,新能源三轮车成了一般家庭的标配,配上塑料的大水罐,拉一车,能顶好几担。

“五一”劳动节,赶巧所干的活儿材料不齐,咱这劳动者也有幸过次节。距家不远,回家过节吧。

去年秋罢到现在,一直未见有效降水,对城市交通来说是利好,对靠天吃饭的老农民来说就是灾难了。七十有半的老母亲生性“闲不住”,得知我回来了非要让我温习一下“抗旱点种”,我一寻思,嗯,这节假日也是锻炼年轻人的好机会,那就愉快地劳动吧。于是,天地间就出现了一副画面——春风中,骄阳下,三代人各司其职,刨坑,倒水,点种,掩埋……

乡下老农间口口流传着一句话:“八十老汉去开荒,今儿不死,明儿还得过时光。”老人开荒,不是爱好和喜欢,而是为了种下明天的希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母亲点种的,又何尝不是呢?

图片

【作者简介】:李志国,笔名阿邦,农民工,一个努力向善、向上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