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个关于中风、心梗的“冷知识”,早知道能提前救命!

 朱觉超 2025-05-09
  * 2025年· 5月· 第一期 *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两大杀手——中风、心梗,不仅是中老年人应积极预防的疾病,当前同样也是年轻人应认真了解的“年轻化”疾病。

中风和心梗虽然发作时迅猛,但并非“一蹴而就”的,以下六个关于中风、心梗前相关基础疾病、发病风险的小知识,早知道早改善就是在提前救命

1.png

图片

心源性栓塞造成的中风占缺血性脑中风的14%~30,且病情更严重,死亡率、致残率更高。比如心房颤动(房颤)容易产生血栓,继而引发脑梗塞,建议大家提前做个相关筛查。

图片

很多人认为中风应该是“基因”病,与先天遗传有关。其实中风是由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直系家族史”仅为其中之一,提示这类人群有着更高的中风风险,但是:没有家族史的人不一定不中风!

因为中风的高危因素包括“三高”、酗酒、吸烟、季节交替以及不注重健康饮食、作息不规律等。预防中风关键也要靠后天的自律!

图片
 ◆ 

2.png

图片


一项国外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显示:抬头纹多且深的人相比没有抬头纹的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10

这可能由于前额的血管更细小,对脂质斑块的堆积更敏感。所以抬头纹很可能也是血管老化的早期表现之一!抬头纹较深的朋友更应好好呵护血管健康~


图片

:::  ①急躁型人格(A型人格):::

这类人群努力、进取、对自己要求高,并且有奉献精神,更易出现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统计数据显示,约85%的心脑血管疾病与急躁型性格有关;在心脏病患者中,急躁型性格约占98%

急躁型人格血管硬化速度约是长寿型人格(B型人格)的5倍!

 

::: ②忧伤型人格(D型人格):::

这类人常长期处于情感消极,在社交中会抑制自己的行为和表达等,常出现担心、易怒等负面情绪。有研究发现,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较多属于忧伤型人格

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改正性格中的缺陷,有助于延年益寿!

图片
— ◆ —

3.png

图片


平衡力可反映出心脑血管的潜在问题。之前有研究表明:无法单脚闭眼站立超过10者,10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约84%,心脏病风险升高约50%!这类人群会升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在中风患者中,平衡障碍者占比约83%,其二次中风的风险约升高了1倍!
 
我国把单脚闭眼站立列入国民体质测试项目,健康女性应超过12秒,男性应超过13。上了年纪后,若还能单脚稳定站立超过10秒,长寿的概率会更高!大家快来试一试~

图片

当每天花青素的摄入量达到:

 24mg——冠心病风险降低12%~32%

 24.3mg——可降低二型糖尿病风险

 25.3mg——女性心梗风险明显下降

 51.5mg——“好胆固醇”显著升高

 320mg,坚持3~6个月——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六个“冷知识”
您之前了解哪些呢?
建议将知识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