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 公正 公开 公益 ![]()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20) 唐·张志和《渔歌》中的“西塞山”在哪里?(续六) 渔 歌 [唐]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网友露洗遥峰月未沉问:钟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想向您请教一桩聚讼颇多的学术公案: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西塞山”究系湖北黄石、浙江湖州抑或宜作宽泛意义理解?有论者认为:通过梳理,黄石西塞山也是名胜之地,白鹭飞、绿蓑衣的意象在张志和前已经存在于西塞山的诗歌中。您是否赞同?谢谢! 钟振振答:(接上期)我倾向于张志和《渔歌》中的“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而非今浙江湖州。 以唐证唐,本来,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指今黄石西塞山一说,可以定论了。但为了弄清其 “西塞山”指湖州西塞山的错误说法产生于什么时代,我们不妨再追踪下去。 南宋前期,赵次公注苏轼《西塞风雨》诗,始说湖州西塞山是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但赵次公是四川乐山人,四川、浙江,一西一东,路途遥远,他未必到过湖州。况且,他也没有交代所说有何依据,故不足采信。 纵观整个南宋时期,关于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究在何处的两种不同的认知,一直并存着。 (二)认为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指今湖州西塞山的有: (1)朱敦儒,(2)倪思,均见上期“答疑”。 (3)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九《石头石城西塞》条曰:有两“西塞”,一在霅川,一在武昌。案《唐书·张志和传》谓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又志和词中有“霅溪湾里钓鱼翁”之句,明此知志和之“西塞”正在霅川。而在武昌,乃曹武成王用师之城。洪内翰作《西塞渔社图》,亦尝辨此。而《漫录》乃谓志和“西塞”在武昌,所见亦误矣。 按,“霅川”,即湖州之别名。 张志和《渔歌》五首作于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期间,这是没有疑问的。《渔歌》五首其三曰: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反着荷衣不叹穷。“霅溪”在湖州,这也是没有疑问的。但据此推论说张志和《渔歌》五首其一之“西塞山”亦在湖州,却不能成立。 为什么?因为张志和《渔歌》五首,主人公是渔父,而其背景的“人设”,却应该是五个不同的地方。 〇其一曰: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是我们讨论的主题,暂且回避。 〇其二曰: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钓台”所在多有,但唐代硕果仅存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全疆域地理总志,即中唐宪宗元和年间,由宰相李吉甫领衔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只著录了一处,见该《志》卷二六《江南道》一《睦州·桐庐县》:严子陵钓台,在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也。 睦州桐庐县,即今杭州市桐庐县级市。 严子陵,即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 〇其三,背景为湖州霅溪,上文已录,从略。 〇其四曰: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飡。枫叶落,荻花干。醉泊渔舟不觉寒。 “松江”,《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六《江南道》一《苏州·吴县》曰:松江,在县南五十里。经昆山入海。 苏州吴县,今已并入苏州市。昆山,今苏州市昆山县级市。 〇其五曰: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青草湖”,《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八《江南道》三《岳州·巴陵县》曰:巴丘湖,又名青草湖,在县南七十九里,周回二百六十五里,俗云古云梦泽也。 岳州巴陵县,即今湖南岳阳市岳阳县。 如果五首之中,后四首的背景都在湖州,那么第一首中的“西塞山”大概率也在湖州。因为只有五首背景都在湖州,体例才统一。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仅第三首的背景“霅溪”在湖州,第二首、第四首、第五首等三首的背景都不在湖州,那么第一首中的“西塞山”就大概率不在湖州了。在这种情况下,五首分属五地,才符合逻辑。若“西塞山”也在湖州,与第三首同在一地,岂不是重复了? 据此推测,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之所以被误认为湖州西塞山,恰恰是因为其《渔歌》五首作于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期间,且其第三首背景“霅溪”也在湖州的缘故。甚至有这样一种可能,即湖州西塞山之所以得名“西塞山”,恰恰是因为张志和《渔歌》五首作于湖州,而歌里有“西塞山”的缘故。 看来,王楙批评吴曾《能改斋漫录》以张志和《渔歌》里的“西塞山”为武昌西塞山(亦即今黄石西塞山)“所见亦误”,未免武断。实则吴曾之说不误,“误”的反倒是王楙自己。 (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