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语丝0312】烟波江上唱渔歌

 dtmz 2020-03-11

中条山客

渔歌子,本为民间渔歌,因音调优美,悠闲自然,曲意深长,神情洒脱,甚受人喜欢。于是,唐代教坊大臣收入教坊而成名曲。代宗大历七年(772)秋月,湖州刺史颜真卿邀张志和(原名龟龄,字子同,东阳金华人。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后隐居祁门赤山镇,看破红尘,浪迹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泛舟垂钓,漫游于三山五湖之间)、皎然和尚、茶神陆羽等共游平望驿,张志和首唱渔歌,相互唱和,约成二十五首,递相夸尚。志和酒酣,铺席于水上独坐,为水戏,饮酌笑咏。须臾之间,溺水而亡。好事者谓其羽化升仙。

张志和性好画山水,皆因酒酣乘兴,喜欢在音乐、歌舞、宴饮的环境中作画,击鼓吹笛,或闭目,或背面,舞笔飞墨,应节而成。

张志和这五首《渔歌》描写他到过的各处江湖胜景。第一首写西塞山前的渔夫生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篛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有两说:其一,指今天浙江湖州磁湖镇道士矶;其二,指湖北大冶县境内突出在长江中的一个石矶。似乎各有其据,各有其理。两处山水,各有千秋。其实,作为文学作品并非地理资料,争之何益?

第二首写富春江上的渔夫行迹:“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这里的“长江”,并非地理的长江,而是指大江阔流富春江。

第三首写的是湖州霅溪湾的渔夫潇洒生活:“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第四首是写松江上捕蟹的渔夫:“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蓴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第五首为张志和回忆做南浦县尉时的渔钓乐:“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围绕这五首优美的渔歌,颇多争议与附骥,没有多少意义。能够欣赏到这些,就已经很惬意了。

可惜,到宋中期时《渔歌》曲调已经失传,连苏东坡都不知道,千年后的我们更是无法再听到了!寄语音乐大咖大佬,何日复现之?

苏东坡创作有《浣溪沙·渔父》词一首,其小序云:“玄真子《渔父》词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数语,以《浣溪沙》歌之”。歌词曰:“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社会稳定时期,失意文人对渔樵生活多有美化,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无奈,或者解决了温饱后的闲散。元代人马致远《夜行船·乔木茶》:“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马致远《新水令·山石榴》:“橹摇摇,声嗟呀,每华一梦天来大,风物逐人化。虚名争甚那?孤舟驾,功名已在渔樵话,更饮三杯罢。”

元代人张可九《满庭芳·金华道中》:“数前程掐得个归藏卦,梦到山家。柳下纶竿钓槎,水边篱落梅花。渔樵话,从头儿听他,白发耐乌纱。”

争甚么虚名,图什么功,且放扁舟湖海间,烟波江上,浅酌低吟《渔歌子》。

2020年3月12日星期四,植树节,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