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此乃近代中医扶阳派开山宗师郑钦安的评价。说起四逆汤,绕不开中医学一位著名人物~张仲景,其著作《伤寒论》便是四逆汤的出处。下面带大家聊聊千古名方四逆汤吧! 【方剂出处】四逆汤 【出处】汉.仲景《伤寒论》 【类别】温里剂 【配方组成】淡附片、干姜、炙甘草。 【功效主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适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方解】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又称阳虚寒厥证。阳衰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过肘膝;阳虚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精则养神。”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火不暖土,则腹痛吐利。此阳衰寒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药,为君药。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药。二者一守一走,气味雄厚,使温阳之力更为宏大,故前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附、姜配伍,重在温补肾阳以补先天。炙甘草甘缓和中,既能缓和姜附燥烈峻猛之性,使其无伤阴之弊,且与干姜配伍,重在温补脾阳以补后天,为佐使。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四逆自温,故名“四逆汤”。 ![]() ![]() ![]() ![]()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四逆汤加减联合麝香保心丸辅治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较好。 娄底市中医医院:应用四逆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 方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抗血小板制剂等常规治疗及麝香保心丸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肌受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 ![]() ![]() ![]() ![]() ![]() 四逆汤及其加减的类方在现代临床中广泛用于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以及一些常见的疑难疾病,医师在使用四逆汤时及时准确地辨证施治往往能收到奇效。 一、内科疾病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绞痛、窦房结综合症、心性脑血管综合症、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脂血症、高血压、低血压、心悸、胸闷、肺心病、呼吸困难、失眠多梦、尿少腿肿、手脚冰凉、呼吸急促、神疲乏力、倦怠欲寐、自汗盗汗、肥胖高脂血症、恶心呕吐、纳呆便结、夜间憋气、舌淡无味、语气低微、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等。 2、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鼻炎、咽炎、喉炎、感冒流感、头痛发烧、浑身无力。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胸腔积液、呼吸衰竭、咳嗽痰多、过敏性哮喘、鼻炎、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3、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腹泻、五更泄泻、积食不化、水样便、腹痛肠鸣、身倦乏力、呕吐发热、黄疸消瘦、皮肤发黄、胃下垂、急慢性胆囊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各种类型急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等。 4、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胃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及引发的各种并发病、多饮多尿、急剧变瘦等。 5、泌尿系统疾病: 全身浮肿、下肢水肿、血尿、蛋白尿、四肢沉重疼痛、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积水、肾石病、肾脏肿瘤、慢性前列腺炎等。 6、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痹病、滑囊炎、滑膜炎、腱鞘炎、尿酸性关节炎、痛风、糖尿病足、脉管炎等。 7、神经精神性疾病: 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偏瘫、偏头疼、坐骨神经痛、癫痫、失眠、神经衰弱、口歪眼斜、半身不遂、昏迷失语、行经头痛、癫痫等。 二、外科疾病 冻伤、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病、低温失能等。 三、骨伤科疾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腿疼等。 四、妇科疾病 痛经、经行头疼、经行腹痛、产后风、产后关节痛、产后足跟痛、产后腰痛、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炎、带下病、不孕不育、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卵巢囊肿、下腹坠胀等。 五、皮肤疾病 带状疱疹、硬皮病、荨麻疹、痤疮、多形红斑等。 六、五官科疾病 梅尼埃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外伤性耳道大出血、耳聋耳鸣、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变态反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痒鼻塞、打喷嚏、喉咙干燥干痒、声音嘶哑、咳嗽、慢性咽炎、急性喉炎、眼睑病、青光眼、弱视斜视、龋齿、牙石、牙菌斑、牙龈出血、牙本质过敏、牙齿不洁白、口气不清、口臭等口腔疾病。 七、疑难杂症及其他疾病 肥胖病、休克、婴幼儿腹泻、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炎、药物性肝损害、烧伤后低温败血症、放疗化疗之后引发的系列毒性不适应症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