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潍坊二中校史(5)(潍坊二中)

 潍坊五好青年 2025-05-09 发布于山东

大潍坊

潍坊二中校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暑假结束,在黄乐德主持下,学生招生复课。当时学校经费不足,学生班级人数不多,教员、学生面对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忧虑重重,人心浮动学校动荡不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发展迅猛,解放军很快兵临潍县城下。为保护学校财产和师生安全,在打响解放潍县战役前夕,我军领导机关委派陈景白、程太坤夫妇进入学校,向师生讲明时局,动员离家近的同学暂且回家,由职员王培基、葛益斋等带领留校师生临时迁移到潍县东乡辛东村,四月,潍县全部解放师生重返校园,学校改名为潍坊特别市私立广文中学,很快开学复课。

1952年9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下达《关于接办私立中小学的指示》,9月21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就贯彻中教部指示发出通知,“潍县私立广文中学改名为山东省潍坊第二中学”。11月26日,学校改为国办,定名为山东省潍坊二中,系初级中学,学制三年。1956年暑假后增设高中,学制三年。学校使用中央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材,通过整顿,学校逐步走向正规,开始按部就班抓教学。此时,学校基本搬照原苏联的教育模式。

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完善,师资水平良好,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四级教师4人,五级教师6人,六级教师20人。高中开设政治、中文、外语(俄语、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等学科,初中开设中文、俄语、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等学科。1952年,全校共有627名学生,11个教学班,1956年增设高中后,学生总数达到1018人,初中910人,高中108人,教学班增至20个。

1966年到1976年,十年浩劫,校舍被破坏,教师被批斗,高考停招,学生不能正常上课,学校一度疏散,教育成了文革的重灾区。

1977年到1987年,拨乱反正。一系列整顿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文体活动在全市名列前茅,历年高考,成绩名列榜首。

1988年到2006年,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优化,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每年高考,都有大批学生被全国名牌和重点大学录取;历年中考,各项指标遥遥领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学校屡获殊荣。

如果提供素材线索请私聊或留言

(原创图文,谢绝抄袭)

本文内容如若引用转载请告知我

如果提供素材线索请私聊或留言

作者简介:潍坊五好青年(wf5good),山东老潍县人。动若跑男,静若宅男,爱好跑步,健身,骑行,户外,写作,摄影,足球和旅游,特别喜欢家乡文化和地方文史。最大梦想是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广交各位志同道合朋友。请关注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