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利尿剂 Thiazide diuretics 噻嗪类利尿剂,包括噻嗪样利尿剂和噻嗪型利尿剂。 噻嗪样利尿剂,在国内只有蚓达帕胺。 噻嗪型利尿剂,指的是氢氯噻嗪,在国内更常被使用。 降压机制 噻嗪类利尿剂的降低血压的机制,还未完全被明确。 服药后有反应的患者,血压会在用药1周内开始下降,而缓慢下降可持续长达12周。 降压首选吲达帕胺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使用低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例如氢氯噻嗪12.5-25mg/日,或吲达帕胺1.25mg/日,在能够维持降压效果的同时,还可尽量减少代谢性并发症。所以,选用利尿剂,首选低剂量,而不是大剂量。 选用低剂量用药时,吲达帕胺的降血压作用显著大于氢氯噻嗪,更有试验显示这种药物还可减少心血管事件。 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单用低剂量氢氯噻嗪,就可减少心血管事件。 因此,当选用利尿剂降低血压时,首选1.25-2.5mg/日的吲达帕胺。 利尿剂的副作用 内环境紊乱 和剂量有关的副反应,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钾血症、低钠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脂血症和低镁血症。当选择低剂量治疗时,这些副作用可以忽略。 在实践中,噻嗪类联合普利类、沙坦类、螺内酯或阿米洛利时,可最大程度减轻低钾血症的风险。 选择低钠膳食,能减少利尿剂剂量,还可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 另有,洛尔类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联合噻嗪类利尿剂时,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的可能性很大。 肿瘤风险 噻嗪类利尿剂累积剂量增大后,可能会增加唇部鳞状细胞癌及其他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风险。 性功能障碍 噻嗪类利尿剂还可引起性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 用药后的监测 通常在开始治疗后1~2周内测定一次血清钠、钾和肌酐,并在6个月后复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