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思召公 太保召公一生勤于政事,经常巡行乡邑,体察民情。《甘棠》一诗唱出了人民对召公的崇敬和思念之情。 辅佐成王,恭敬谨慎太保召公奭(音式)和周公一起,共同辅佐年幼的成王。在营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时,召公也曾发布过一篇很长的诰词,后来称为《召诰》。这篇诰词一方面总结了夏、殷灭亡的历史教训,一方面劝诫年幼的成王,要恭敬谨慎,以身作则。召公说:“现在的希望是,王能赶快敬重德行。王啊!只有用道德行事,才能祈求天命的久长。希望王不要和小民一起放纵自己的行为而不遵守法度,也要敢于用刑杀的办法治理小民,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召公和周公同时为辅佐成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的功绩也是十分显著的。 艰苦朴素、 为百姓办事的象征东都建设初见成效后,由于周召二公感情上有隔阂,成王即命召公治理西土,周公治理东土。召公在西方勤于政事,经常巡行乡邑,体察民情。小吏和百姓有什么冤屈之事,就到召公那里去告状。召公为不打扰人民,时常在野外露宿。有诉讼之事要进行审判,召公就在乡邑边上的一棵棠树下开庭,传唤原告、被告和证人,作出合情合理的裁决。自侯伯至于庶人,各级贵族官吏和平民百姓,有罪者得到惩处,有怨者得到申诉,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众民看到召公一行人在棠树下审理案件,从不给民众增添一点麻烦,心中油然生起感激和崇敬之情。 召公辛劳一生而去世了,人民把对召公的怀念集中在乡邑边的这棵棠树上。人们看到这棵棠树,就仿佛见到召公风尘仆仆,在棠树下审理案子的情景。这棵棠树,就是召公艰苦朴素、关心人民疾苦、伸张正义、驱除邪恶的象征。 人民对召公的思念之情后来,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乡邑边上要开大路、修水利、建住房了。有人想占用棠树这块地方,主张把棠树砍掉。这个主张是当地人民不能容许的,因为棠树寄托着人们对召公深深的怀念和尊敬。人们编了一首诗,题名《甘棠》,来进行歌颂,诗中唱道:“枝叶茂盛的甘棠树啊,不要去剪削、不要去砍伐,召伯曾在这下面搭棚居住!枝叶茂盛的甘棠树啊,不要去剪削、不要去毁坏,召伯曾在这下面逗留休息!枝叶茂盛的甘棠树啊,不要去剪削、不要去攀折,召伯曾在这下面停马歇车!”诗虽然简单,仅由三个基本相同的段落组成,但一唱三叹,感情是十分深沉的。 《甘棠》诗所表达的是人民对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正直善良的召公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召公成了古代社会早期的一个“清官”的典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