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脚印文/静园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史铁生先生在《我与地坛》中写下的这句话,每每读来,总让我心头颤动如初绽的花苞。记忆的镜头缓缓拉远,我仿佛看见奶奶踏着细碎的脚印,从琥珀色的时光深处,一步一步向我走来……我出生时先天不足,皮肤皴裂如龟甲,邻里路过,总要投来怜悯的目光。因为这顽疾,我自小便饱受折磨。每当夜幕降临,皮肤的干痒便如千万只蚂蚁啃噬,让我整夜啼哭不止。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试着将我放在她那早已佝偻的背上,在狭小的土屋里来回踱步。说来也怪,在奶奶一颠一颠的摇晃中,我竟真的渐渐安静下来,如同漂泊的小船终于找到了港湾。从那时起,奶奶的背就成了我的摇篮。这法子虽好,却极耗体力。我不愿被放下,奶奶便只能一夜一夜地摇晃。按理说,人不会记得三岁前的事,可那些夜晚的记忆却如此清晰——奶奶布鞋底与青砖地面摩擦出的沙沙声,她背上传来的温暖体温,还有那有节奏的晃动,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我知道,那些辗转难眠的夜晚,还有无数个摇晃至天明的脚印。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为长辈洗脚”的作业。我兴冲冲地打来一盆热水,执意要为奶奶洗脚。奶奶推辞不过,终于颤巍巍地坐下。当我捧起那双小脚时,却愣住了——它们竟如此瘦小,几乎只有我的手掌大。五个脚趾因常年劳作而变形,趾甲深陷在肉里,像极了干枯的莲瓣。我的心突然揪紧了:就是这样一双小脚,在爷爷早逝的年月里,拉扯大了五个孩子;也是这样一双小脚,驮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记忆的镜头渐渐拉近,在时光的滤镜下,奶奶的脚印愈发清晰。它们如同奶奶毫无保留的爱,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成为最温暖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