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气才是最终标点符号的关键因素

 兰勇讲语文 2025-05-09 发布于重庆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孙犁《山地回忆》)
这句话的标题符号很是特殊,通常一句话被分成几段来说,说话人放在中间,最前面的分句的末尾是逗号。这句话“做”字后面却是句号。为何?
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两句话。“我给你做。”这句话是针对: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这句感叹语的回答。
类似的还有:

“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用什么标点,不因只看其形式,要具体判断其语气语调。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哪里去买呀”后面也没有用问号,因为其感叹语气大大地强于疑问的语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