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适应证: 1、症状的食道裂孔疝:出现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等典型症状,且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2、巨大食道裂孔疝:疝囊较大,导致食管胃连接部明显上移,甚至疝入胸腔,引起心肺受压症状,如胸闷、气短等,或有发生嵌顿、绞窄风险者。 3、存在并发症的食道裂孔疝:如因食道裂孔疝引发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经评估后适合手术治疗者。 4、食管旁疝:这种类型的疝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一旦诊断明确,通常建议手术治疗,腹腔镜下修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5、混合型裂孔疝:同时存在滑动型和食管旁型裂孔疝的特点,有手术干预指征者。 ![]()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静脉通道建立部位:右侧上肢 预计手术时长:3h ![]() 注意事项: 患者采用改良Trendelenburg体位(头高脚低15°~30°),并向左侧倾斜15°,以充分暴露食管裂孔区域。注意使用固定绷带固定双侧下肢,防止坠落,右臂外展不超过90°,避免臂丛神经损伤,同时要注意肢体各部位的衬垫和固定,防止压疮和神经、血管受压。![]() ![]() 无菌包:大包、衣包、基础3号包、盆包、腔镜盒子(选择胃肠或者泌外盒子)、保温杯 设备准备:腹腔镜主机、C02气腹机、 超声刀主机 ![]() 专科用物: 一次性穿刺鞘:2个10mm穿刺鞘、3个5mm穿刺鞘、超声刀头、HOMELOCK紫色夹、疝修补片、3-0倒刺线、胃管(医生会带或者病人插好上来) ![]() 一次性用物: 大纱布一包、腔镜纱条一包、50ml注射器一个、11号刀片、阑疝针、4号丝线、2个腔镜线套、吸引管、3-0普理灵线、3-0倒刺线、2-0可吸收线、4-0可吸收线、8号导尿管 ![]() ![]() ![]() 2、连接设备,光纤,摄像头,气腹管,超声刀,单双极,吸引器 3、气腹建立:采用气腹针经脐上缘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腹内压12~14 mmHg。 4、穿刺孔选择:通常使用5孔法: 脐上缘10 mm主操作孔(置入30°腹腔镜)。 剑突下2 cm处10 mm孔(主操作孔,用于分离食管裂孔)。 左锁骨中线肋缘下5 mm孔(辅助牵拉肝脏)。 右锁骨中线肋缘下5 mm孔(辅助操作)。 左腋前线肋缘下5 mm孔(辅助操作)。 5、腹腔探查与疝囊分离 疝类型评估:通过腹腔镜确认食管裂孔疝类型(如Ⅰ型滑疝、Ⅱ型旁疝、Ⅲ型巨大疝),观察疝内容物(如胃、肠管)及周围粘连情况。 分离粘连:使用超声刀或电钩锐性分离疝囊与纵隔、心包、肺韧带等结构的粘连,注意保护迷走神经分支。 回纳疝内容物:将疝入胸腔的胃、肠管等轻柔复位至腹腔,必要时切除萎缩或嵌顿的疝囊组织。 6、食管裂孔修补 暴露膈肌脚:沿食管裂孔边缘环形切开膈肌筋膜,充分游离双侧膈肌脚,使其间距缩小至2~3 cm。 间断缝合:使用3-0倒刺线间断缝合膈肌脚,每针间距1 cm,避免张力过大。 7、补片加固:对于裂孔直径>5 cm或复发疝,采用生物补片(如Permacol®)或合成补片(如Gore-Tex®)覆盖修补区域,使用螺旋钉或缝线固定。 8、胃底折叠术: 固定胃底:使用3-0普理线(取25cm)将胃底与膈肌脚固定3~4针,防止折叠处移位。 9. 检查与关腹 止血与冲洗:彻底止血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必要时)。 10、关闭切口:缝合各穿刺孔,皮肤切口采用3-0可吸收线缝合。 ③ ① 注意两个器械台的数目清点及腔镜器械的完整性; ② 注意提前准备好热水烫镜头、保证手术视野清晰 ③ 术中缝线注意裁剪合适长度 ④ 术中导尿管悬吊时注意长度不要太短 ⑤ 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皮肤保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