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中的顶级权谋智慧

 blackhappy 2025-05-09

古往今来,权力之争如暗潮涌动,有人因谋略不足而倾覆,有人因洞察时势而屹立不倒。

司马光曾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一部《资治通鉴》,写尽帝王将相的权谋之术,也道破了人性与利益的终极博弈。

若你身处纷争之地,不妨从千年史册中,汲取那些顶级的生存智慧。

《资治通鉴》中的顶级权谋智慧

一、以退为进,藏锋于拙

[译意]锋芒过露者易折,隐忍待时者方成大事。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群雄并起。袁绍坐拥河北四州,兵强马壮,却因急于称霸而败于官渡。反观刘备,早年四处漂泊,寄人篱下,甚至不惜在曹操麾下“种菜韬晦”。

建安五年,刘备借讨伐袁术之名,脱离许昌。临行前,曹操曾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惊落筷箸,却借雷声掩过神色。这一退,不仅保全性命,更为日后三分天下埋下伏笔。

《资治通鉴》评袁绍:“矜愎自高,短于从善。”而司马懿评刘备:“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权谋之道,不在逞一时之强,而在蓄势待发。楚汉相争时,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唐太宗李世民为避太子猜忌,佯装沉迷狩猎。古之成大事者,皆深谙“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理。

观止君曰:

世人常误将退让视为怯懦,却不知真正的智者,从不在无谓的争斗中消耗心力。

若你身处劣势,不妨效仿“刘备种菜”——示弱以骄敌,藏智以惑众。

待到时机成熟,再如潜龙出渊,一击而定乾坤。

《资治通鉴》中的顶级权谋智慧

二、借力打力,制敌无形

[译意]善谋者不直取,而以他人之力为己所用。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率军平叛,却遭宦官鱼朝恩屡屡掣肘。一次朝堂争论,鱼朝恩暗中派人掘其祖坟,欲激怒郭子仪造反。

郭子仪入朝时,唐代宗忐忑问及此事。他伏地泣道:“臣常年征战,未能禁暴止乱,致使百姓祖坟遭毁者无数。今日臣家之祸,乃天谴也!”一席话,既化解危机,又反将鱼朝恩置于不义之地。

《资治通鉴》载此事,评曰:“子仪名高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其高明之处,正在于化对手之恶行为己之盾牌。

更经典的例子在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欲伐南唐,却先联合吴越国牵制南唐兵力;赵匡胤“陈桥兵变”前,借辽军南侵之机掌握兵权。这些谋略,皆暗合《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之精髓。

观止君曰:

权谋的最高境界,从不是亲执刀剑。

智者如弈棋,落子时已算十步之外;愚者如蛮牛,撞得头破血流仍不知局在何方。

若你深陷困局,不妨学郭子仪“以泪破局”——将敌人的陷阱化为自己的阶梯,借势而为,方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资治通鉴》中的顶级权谋智慧

三、分而治之,削权于微

[译意]瓦解对手,须从其内部裂痕入手,以微末之势撬动全局。

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主父偃献“推恩令”,要求诸侯将封地分封给所有子嗣。此令看似仁慈,实则将大国拆为小国,诸侯无力抗衡朝廷。《资治通鉴》评曰:“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更精妙的是,汉武帝并未直接削藩,而是借“推恩”之名行分化之实。诸侯若拒绝分封,则子嗣不满;若接受,则国力日衰。十年之间,齐分为七,赵分为六,中央集权不动刀兵而固若金汤。

唐德宗时,藩镇割据,李泌献策“以藩制藩”。朝廷暗中支持魏博节度使田悦对抗成德李惟岳,待两败俱伤时再收渔利。司马光在《通鉴》中叹道:“此乃以毒攻毒之术,虽险犹效。”

观止君曰:

真正的权谋家,从不会正面硬撼铜墙铁壁。

如同庖丁解牛,寻其关节,轻轻一刃便可瓦解庞然巨物。

若你面对强敌,不妨学汉武帝“推恩”——将对手的优势化为弱点,四两拨千斤,方显谋略之妙。

《资治通鉴》中的顶级权谋智慧

四、示假隐真,惑敌于虚

[译意]虚实相生,以假象掩盖真实意图,令对手如坠迷雾。

淝水之战前,苻坚率百万秦军南下,东晋危如累卵。谢安却邀友围棋,谈笑如常,暗中命谢玄率八万北府兵布阵。战报传来时,他轻拂棋子道:“小儿辈已破贼。”此举不仅稳定朝野,更令秦军误判晋军有恃无恐。《资治通鉴》载:“安虽受朝寄,而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为夺潞州,佯装醉酒荒政,命伶人演戏麻痹朱梁守军。暗地却派精兵挖地道入城,一夜破关。司马光评其:“外示昏聩,内藏锋刃,此枭雄之诡也。”

最经典的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他设宴哭诉:“朕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众将惶恐交出兵符,却不知这场戏从陈桥兵变时便开始谋划——黄袍加身是假,收拢兵权是真。

观止君曰:

权谋如戏,高明者永远是导演而非演员。

谢安的棋局、赵匡胤的酒杯,皆是精心设计的道具。

若你身处博弈场,切记:真相越模糊,对手越恐惧;姿态越从容,杀招越致命。

《资治通鉴》中的顶级权谋智慧

五、顺势而为,借势而升

[译意]风起时扬帆,浪涌时掌舵,智者从不逆势而行。

武则天称帝前,天下皆以“牝鸡司晨”为悖逆。她却借佛经《大云经》中“女身当王国土”之说,令僧人广传“武周代唐”乃天命所归。《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潜谋革命,稍除宗室。”她将反对者贬为“逆天”,顺势将血腥镇压包装成“替天行道”。

明成祖朱棣靖难起兵时,借“清君侧”之名直指建文帝身边“奸臣”。即便攻入南京后,仍假意寻访建文帝下落,待百官跪请才“勉强”登基。司马光评其:“借大义之名,行私欲之实,然时势已成,无人可阻。”

观止君曰:

历史洪流中,抗拒浪潮者粉身碎骨,驾驭浪潮者屹立潮头。

正如《资治通鉴》所言:“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

若你想成事,不必做移山的愚公,而要做乘风的列子——看清风向,张开双臂,让时代推你直上青云。

《资治通鉴》中的顶级权谋智慧

结语

司马光耗时十九年著《资治通鉴》,不为记录帝王将相,而为揭示兴衰背后的永恒法则。

权谋非阴诡之术,实为生存之道。

在这纷扰世间,愿你:

藏锋时如潜龙在渊,亮剑时似雷霆万钧;

借势时若鹏乘风起,破局时犹春雨润物。

点个赞吧,读懂历史棋局,方能落子无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