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背“圣宝”大型铜钱的铸造背景,版别及收藏价值

 天府源泉 2025-05-09 发布于四川

一、太平天国钱的铸造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

      马定祥老先生编著了一本“太平天国钱币”钱谱。其中论证说: 

      1850年1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于1853年攻克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以及满足军事和财政需求,始开始铸造钱币并流通。

       太平天国的钱币,有折一、折五、折十、折五十等四等钱型,背字有“太平”,“天国”,“聖寳”等多种,但并无当百钱型。所以,大都把“太平天国背圣宝”的一类大钱看成是当十大钱。

            所有的“太平天国”钱币,都必然是在建都天京后铸出并首先流通的。这些钱币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流通,使传统的清朝货币流通受到冲击,但确实起到了稳定经济秩序,保障市场交易正常的作用。      

       2.铸造时间与地点

      “太平天国”钱币正式铸造始于咸丰四年(1854年),由天王洪秀全下令在天京设立铸钱衙,选拔铜匠负责。天京(南京)是主要铸造基地,苏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地亦有铸造,尤其是大型镇库钱多由苏州钱局精工制造。

二、太平天国钱币版本

     1 .基本种类
      就其类型而言,“太平天国”有以下12种:
      ①套子钱(当一至当五十),有隐起文和楷书的两组套子钱中。
      ②大花钱(官炉钱局特铸的有年号和龙凤图纹的大型钱类,大多是作为赐赠的纪念钱币);
      ③镇库钱。官炉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前所先铸的一类有年号的特大型超重钱,以镇钱库邪恶之用;
      ④吉语钱(指铸有天下太平等含有吉利之意文句的钱币,一般泛称“压胜钱”);
      ⑤祖钱:又名 雕母”,是用精炼之铜或铅雕成钱文的原始品,故极精细,以它为模,翻铸同样之母钱,片型亦较母钱为大;
      ⑥母钱:由祖钱直接翻铸出做子钱的钱币(故文字制作精于子钱,片型亦稍大于子钱)
      ⑦样钱或“试铸钱”:钱局所铸的样版,大都是由当时钱局进呈上司审阅的样品,或备选作母钱之用。文字制作甚工整,片型亦较常品为大,但不作流通货币。
      ⑧初铸钱:指第一批从母钱上直接翻铸出来的制成品,比较精整。有的又称其为“头炉钱”
      ⑨子钱:从母钱翻铸出来的大量流通钱币。
      ⑩私铸:当时民间私造的钱币,大都很薄小,混用于市,从中取利。
     (11)冥钱:即伴葬之钱,属殉葬品,不是流通货币。
     (12)太平天国花钱:  不是流通钱币,也不属于镇库钱,而是具有开炉钱性质或是当时特命铸造用以赐赠的纪念钱币。故太平天国之大花钱具有双重性,而且这些大花钱也有称为“大礼钱”的。

     2.“太平天国”铜币的版别

      “太平天国”背“圣宝”铜钱的版别较为复杂,主要可以从文字、尺寸、工艺等方面进行区分,常见的版别有:
     1)正书大样版:文字书写端正规范,字体较大,铜质较好,铸造工艺相对精细,直径一般在45 - 50毫米左右,属于较为稀少的版别,收藏价值较高。
      2)正书大,小“平”版:文字风格与正书大样相似,但尺寸较小,直径通常在25 - 30毫米之间。以“平”字的大,小分类。存世量相对较多,价格也相对较低。
      3)宋体版:文字采用宋体书写,笔画横平竖直,结构严谨,这种版别的铜钱铸造量较大,是较为常见的版别之一。
      4)隐起文版:文字有隐起的效果,即文字的笔画浅平,不是完全平整地铸造在钱面上,而是有一定的高低起伏,增加了文字的立体感和艺术感,该版别较为稀有,多见于早期铸造。
      5)当十版:面文有“当十”字样,表明其价值相当于十文钱,这种版别的铜钱直径较大,一般在40毫米以上,铸造数量相对较少。
      6)合背钱:正背面均为“太平天国”或“圣宝”,极为罕见。
       7)“太平天国”镇库大钱
     这是本文欲展示的几种“太平天国”“镇库钱”。前面说了,“镇库钱”是官炉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前所先铸的一类有年号的特大型超重钱,以镇钱库邪恶之用。
       8)“太平天国”大花钱,面文“太平天国”,背文竖“聖寶”,配有龙凤纹,八仙等不同花饰。


      大型铜钱(如镇库钱,大花钱)并非流通货币,而是用于开炉仪式、赏赐功臣或馈赠外宾,兼具政治象征意义。例如,太平天国曾将大花钱赠予英国翻译官福礼赐以表友好。

      在马定祥著“太平天国钱币”一书中入选了六枚。都是背有“聖寳”二字的。但有两种排序和字体。

     a.一种书体是行楷书,背穿上、下镌刻“聖寳”此处是“尔”“寳”;“平”字以第二横长度超没超过下穿口有大、小之分。

     b. 另一种是宋体,背穿右、左镌刻“聖寶”的,此处是“缶”“寶”。“寶”字宽度大小不同分大、小两版,均为一级币。

      这一些区别对辨识同款大型“镇库”“太平天国”藏品的真伪非常重要。

      c.存世还有一种素背 “太平天国”镇库大钱。大“平”版,背无字。马先生的著作中未见收录但它是客观存世的真品,下文再展示。

     三、大型“太平天国”镇库钱实物展示

     ①太平通宝素背直径72.4mm,厚度5.6mm,币文高1.5mm,穿口16mm,重138.54g,计算材质比重约8.3g/cm³,计算密度(≈8.2–8.8)指向铜或青铜。小“平”版。

     ②太平通宝背圣寶,直径71mm厚5.1mm币文高1.8mm穿口16mm,重129.24克,计算材质比重约8.84g/cm³。 符合高铜青铜(≈8.8)。小“平”版(一级币)。

     ③太平通宝背圣寶,完美。熟坑。直径76mm厚5.3mm币文高1.5mm穿口16mm重140.94克。计算材质比重约7.58g/cm³.铜锌合金即青铜。加锌较多。大“平”版,二级币。

      上述几枚“太平通宝”镇库大钱具有共同的几个特征。

       一是用料精良,铸材都是精炼铜;

       二是币文与马定祥著“太平天国钱币”书中入谱钱币文一致,“太平天国”四字:直读(上下右左),字体粗犷,但笔画抑扬顿挫,有锋有锐。部分笔画简省,如“國”字外口左上开口,简化“国”字,内从“王”而非“玉”,强调太平天国为“王者之国”,与清王朝的“通宝”“重宝”形成区别;   “圣宝”二字位于背面穿上下(竖“聖寳”)。  

       三是这几枚钱币的铸工均精湛,穿廓方正,外缘规圆。外缘廓较厚,穿内壁精修,有鱼脊梁。外轮边修成微⌒形,地章平整,光洁或微鼓,未修。手感均圆润舒服。包浆都老道,厚实,成熟,地章呈黑漆古,棕褐黑色,面文呈釉梨色,自然,古朴,承载着历史信息。

      四是它们的直径超60mm的特大样钱,均是试铸或纪念币性质。  

      ④ “太平通宝背圣寶,双龙戏珠背双凤”大花钱。

      此币纹饰精湛,面饰以双龙戏珠,背是双凤,八宝纹(宝盖、法轮、金鱼等)及“寿山福海”等图案。工艺复杂,线条流畅,体现太平天国的铸造水平。表面鎏金,令百年而常黄亮无锈,无腐。

      其直径60mm厚2.8mm币文高0.6mm穿口7.8mm,重56.85克,银铜合金鎏金。测算密度≈10.58 g/cm³,介于银铜合金(9.5–10.5)与低金合金(10.5–12.0)之间,声音指向也符合的特征: 浑厚,有长颤音。
      当密度≈9.5–10.0 g/cm³时,为银铜合金(如90%铜+10%银≈9.5),与敲击声特征一致。 大约有9成银,1成铜。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花钱在世仿伪品甚多,各电子商务平台都有低价在售。但仅凭“太平天国”和“聖寶”的书体即可辨识差异。如“太”字最后一笔的笔锋;“平”字的第一横,起笔的笔锋,以及“寶”字书体,龙凤花饰等仿品都有破绽。仿品镌刻粗糙,此品精湛细腻。

      四、收藏价值
      1)历史价值:
      太平天国(1851—1864)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政权,其货币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和宗教特色。洪秀全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为巩固经济秩序、彰显政权合法性,开始铸造“圣宝”系列钱币。“圣宝”意为“神圣的宝物”,取代清廷“通宝”称谓,体现拜上帝教信仰。

     “太平天国”背“圣宝”铜钱是太平天国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实物见证,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于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艺术价值:这些铜钱的文字和图案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同版别的文字风格、铸造工艺各具特色,体现了当时的铸造水平和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花钱“圣宝”及纹饰(如双龙戏珠、八宝纹)还融合了基督教元素与传统吉祥图案,反映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融合。

     宋体、行楷书等不同书体及隐起文工艺,反映了当时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与审美取向。

             3)稀有性: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太平天国”政权仅存14年,历时较短,且政权后期面临内忧外患,货币铸造和发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太平天国”背“圣宝”铜钱的铸造数量有限。清政府对其货币严令销毁,存世大花钱极其罕见。例如,特大号大花钱(直径超30厘米)存世仅数枚,湖南省博物馆藏半枚残片重2170克,推测完整品可达4500克。

      特殊版式的钱币,如宋体、隐起文版式及晚期浙江地区铸造的“天国太平背圣宝”等,因铸期短、流通范围小,更具收藏价值。

      再加上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许多铜钱在战争、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中损毁或流失,存世量更为稀少。尤其是正书大样、隐起文等珍稀版别,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4)市场价格
     “太平天国”背“圣宝”铜钱的价格因版别、品相等因素而异。
     a.普通版别的价格相对较低,品相完好的当十钱价格约*2,000—10,000元(视尺寸、锈色而定)不等;
     b. 稀有版别:珍稀,如正书大样当五十、隐起文版或纪值钱,价格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元。  当百楷书钱的成交价记录达4.5万-50.6万元,
      c. 极珍品:如大型“太平天国”背“圣宝”镇库钱,合背钱或带地方政权铭文的钱币,可能突破百万(拍卖会记录)。
      d. 特殊版式溢价:如“天国圣宝背太平”“太平圣宝背天国”等晚期版式,因存世稀少,价格远超普通版。
      e.另外,“太平天国背聖寶”大花钱多为黄铜鎏金,重量可达数斤,如直径108毫米的“太平天国背圣宝”大花钱估价26万-50万元,2018年某特大花钱拍品拍卖价超69万元。

         五、鉴定要点
     - 包浆与锈色:真品多为自然绿锈或红锈,仿品锈色浮艳。
         - 文字风格:太平天国钱文朴拙,笔画无机械雕刻痕迹。
       - 重量与尺寸:大型钱币需符合当时铸造工艺标准,过轻或过重需警惕。  


       总结

      太平天国“背圣宝”大型铜钱的铸造融合了政治、宗教与军事需求,其收藏价值源于历史稀缺性、工艺精湛及文化内涵。太平天国背“圣宝”大型铜钱是晚清货币史的独特产物,版别复杂且存世量较少,尤其大面值钱多为珍品。收藏时需结合历史背景、实物特征综合判断,高端品种建议通过权威机构鉴定。其价值不仅在于经济层面,更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物证。对于研究者而言,这些钱币是理解太平天国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载体。


           2025年5月9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