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养生指南

 摘文缘 2025-05-09

一、起居:夜卧早起,午间小憩养心神‌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1. 调整作息,顺应日照‌


夏季白天变长,阳气旺盛,人体也应顺应自然,适当早起(如6点左右),晚上可以稍晚入睡(不超过11点),以充分利用阳光的能量。但现代人常熬夜、睡懒觉,违背自然规律,容易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心火过旺。


‌2. 午睡养心,避免过度消耗‌


夏季中午(11点-13点)是心经当令之时,适当午睡30分钟左右,能养心安神,缓解疲劳。但不宜睡太久,否则反而会昏沉。


‌3. 适度晒太阳,避免过度避阳‌


现代人怕晒黑,过度防晒,导致维生素D不足。《黄帝内经》说“无厌于日”,建议早晨或傍晚适当晒太阳(避开10点-15点的强紫外线时段),有助于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


‌二、饮食:清淡为主,养阳不贪凉‌


《黄帝内经》提到:“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阳气外发,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度寒凉伤脾胃。


‌1. 多吃“苦”和“酸”,清心降火‌


‌苦味食物‌(苦瓜、莲子、绿茶)能清心火、解暑热。
‌酸味食物‌(酸菜、柠檬、山楂、乌梅)可生津止渴,收敛汗液,防止过度出汗耗气。


‌2. 少吃冷饮,保护脾胃阳气‌


很多人夏天贪凉,狂吃冰镇饮料、冰淇淋,但《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过度寒凉会损伤脾胃,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建议喝温水、热茶(如绿茶、菊花茶),或用常温水果(西瓜、梨)解暑。


‌3. 适当吃红色食物,养心补血‌


中医认为“心主夏,其色赤”,红枣、枸杞、红豆等红色食物有助于养心血,增强心脏功能。


‌三、情志:静心养神,避免烦躁‌


《黄帝内经》说:“使志无怒,使气得泄。”夏季天气炎热,人容易心烦气躁,情绪波动大,影响健康。


‌1. 保持平和心态‌


遇事不急躁,学会深呼吸调节情绪。
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以免“心火过旺”。


‌2. 培养静心习惯‌


每天抽20分钟左右静坐、冥想,让心神安定。
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阅读,都能帮助静心。


‌3. 适当宣泄情绪‌


情绪不宜压抑,可通过运动、倾诉、写日记等方式合理释放,避免长期郁结伤身。


‌四、运动:适度活动,避免大汗伤阳‌

《黄帝内经》提倡夏季“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即运动宜舒缓,不宜剧烈。


‌1. 选择温运动


‌晨练‌(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有助于升发阳气。


‌傍晚运动‌(瑜伽、游泳)可放松身心,但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否则易耗气伤阳。


‌2. 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出汗过多时,可喝淡盐水或米汤,补充电解质,避免单纯喝冰水伤脾胃。


‌3. 按摩养心穴位‌
夏季可多按揉‌内关穴(手腕内侧)‌、‌神门穴(小指侧腕横纹处)‌,有助于安神养心。


‌结语:顺应自然,健康过夏‌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核心在于'顺应四时'。立夏之后,调整作息、饮食、情绪和运动,让身体与自然同步,才能安然度夏,并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重点:
✅ 早起不熬夜,午睡养心神
✅ 饮食清淡,少贪凉
✅ 静心养神,避免烦躁
✅ 运动适度,不大汗伤阳


愿这个夏天,你既能享受阳光的热情,又能保持身心的平衡,健康一整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