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共12卷64篇,首6卷《元会运世》凡34篇,次4卷《声音律品》凡16篇,次《观物内篇》凡12篇,末《观物外篇》凡2篇,前62篇是邵雍本人所著,末2篇是门人弟子的记述。这本书不太好读懂,多数人买了随手一翻,晕~,放回书架。 要想读懂这本书,必须先弄懂两件事: 第一 排列时间 第二 记载历史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搬到由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里,自起名为“安乐窝”,并自称“安乐先生”。我觉得最撼人的是:南宋咸淳三年,封为新安伯,从祀孔子文庙。一介平民能入得孔庙,史上第一,脑补一下吧。
本书开篇记录的第一个历史事件,在“经世之未2156”的甲辰中记载“唐帝尧肇位于平阳,命義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看到此,是否感知到天干地支纪年的滥觞。
若懂得天干地支的话,对理解《皇极经世》对时间的排列就会容易很多。 邵康节把时间重新定制了单位: 日、月、星、辰。 元、会、运、世, 在排列时间方面,邵雍做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把“元”作为最大的时间单位,“会”是第二大时间单位,“运”是第三大时间单位,“世”是第四大时间单位。就如同年比月大,月比日大,日比时大,1年有12个月,1个月有30天,1天有12个时辰。 “世”《说文解字》:30年为1世。在《皇极经世》这本书里,把12“世”作为1运,30“运”作为1会,12“会”作为1元。那么1“元”就是129600年: 1元=12会=360运=4320世=129600年。 显然这一时间单位是按照12与30比例关系递进的。 《皇极经世》首先出现了“以元经会1”,一直到“以元经会12”的大篇文字。都是按照上面“元会运世”的时间递进方式去排列的,书中一大半的内容都是在排列时间,并记载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后面的篇幅不多,反而更有价值,需要用心体会。 宋朝有位牛人柴望,深入钻研《皇极经世》,写出了惊世的《丙丁龟鉴》,这本书里统计了从秦昭襄王嬴氏五十二年到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年,共计1260年,这中间干支为丙午、丁未的年份共出现了二十一次。而这二十一次丙午、丁未之年,国家都发生了动乱或天灾。柴望当年写《丙丁龟鉴》上书给朝廷的目的,就是希望引起朝廷的重视并引以为鉴,结果可想而知。
前34篇论述了宇宙129600年的生长变化,以日历的形式展示,把《周易》卦象和历史事件对应进去。 邵雍整体的逻辑,需要掌握观物之法,观物分为两种,一是以理观物;二是以数观物。 以数观物就是《皇极经世》里《元会运世》的内容。日月星辰对应元会运世,1元=12会=360运=4320世=129600年,之所以重复说,是强调这一时间周期的重要。一元对宇宙而言是一昼夜,也是一次大循环,一元之气化生万物,万物各自发展到一元的年数后,又会重新回到一片大混沌,进入到下一元之中。所以一元之气包含着阴阳消长之理,由“元”推到“会”,由“会”推到“运”,由“运”推到“世”,每一环节皆有盛衰消长的周期。能够以物观物,并掌握元、会、运、世的推步排列法,就可以预知物之未来,这是读懂《皇极经世》这本书的要点。比如,一天在人世间是一昼夜;一元在天地之间也如同一旦暮,代表宇宙生化的一周期。
刚才说了,“运”是比“会”更小的时间单位。接着往下看,出现了“以运经世1”到10,“世”是“比”运再小的单位。可是当书中排到“以运经世”时,只写到10,下文就没有了,不是1个“运”等于10个“世”,是不能再往下排了,邵雍活在北宋,只能排到唐朝,再写就是宋朝和未来的事,等你年纪稍大点就会理解。
接着看“日月星辰”时间单位的划分:日甲1,月子1,星甲1,辰子1,是按照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进行排列的。 邵雍把“年”定为“辰”,就是1年。每12年定为1个“星”,360年定为1个“月”,4320年定为1个“日”,与“元会运世”一样,都是12与30的比。我们习惯说“日月星辰”,按照从小到大的时间单位看:“辰星月日”。要随时注意“辰”和“年”的关系:1个“辰”等于1个年。 “日月星辰”对应“元会运世”,自“辰”起后11列为11地支,“辰”与“子”重合。地支列乘以30行得360运,每运配上一卦。根据《先天圆图》的次序,从“复”开始直到“剥”为止,每卦的卦气就代表天地变化的顺次。
《皇极经世》记载的历史事件全部是按照最小单位“年”来讲的。每个辰就是1年,辰的划分是这样的:辰子1,辰丑2,辰寅3……辰亥12,刚好是12地支,也就是说1个星里包含了“辰子1,辰丑2,辰寅3……辰亥12”,共12个。1年就是12地支的月。 “星”,12个辰(年)为1个星,星的排列是按照10天干来数的。在邵雍的分割中,第1个12年称为“星甲1”,第2个12年称为“星乙2”,第3个12年称为“星丙3”,以此类推。即:1个星包含了12辰(年)。比如“星甲1”包含——“辰子1,辰丑2……辰亥12”。那么“星乙2”应该包含“辰子13到辰亥24”,也是12个。 “星”是按照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到癸时有多少辰(年)?“星甲1,星乙2……到星癸10”时,刚好过了120辰(年)。按照比例来看,“星”对“辰”来说是12比。“以元经会1”数到“星癸30”,就是360年。所以“以元经会1”的开始排到“月子1”,到“以元经会2”时排到“月丑2”月的单位也就知道了。
“月”,30个星为1个月。1个星是12个辰,30个星就是360个辰,也就是360年。360年是一个“月”。然后到这里出现“月子1、月丑2、月寅3”了,1个月子等于30个星,到星癸30就结束了,也就是说1个月子包含了360辰(年)。那么到30癸的时候,算总量就是30乘以12辰,经历了360个辰(年)。所以,1个月=30星=360辰(年)。“月子1”包含了星甲1、星乙2……直到星癸30,就是过了360辰(年)。“月”对于“星”来说,就是30的比例。
接着再说“辰”,在1个月里,有360个辰,比如“月子1”里最后是辰亥360,“月丑2”也该下一个星了,月丑1的结尾是“星癸30”,“月丑2”的第一个星是“星甲31”,而第一个辰是“辰子360”。到“月亥12”时,就是12乘以360得出4320辰(年),这就是日的单位了。
“日”是最大的单位,1个日应该等于12月。每个月是30星,1个日就等于360星。每个星是12辰(年),那么360乘以12就得出4320辰(年)。1个“日”等于4320年。“元会经世”的一元是4320世。这个4320数字有点意思,可以用4320推出很多东西。想一想我们人类文明的历史,到现在2025年~ 请注意《皇极经世》的第一页就出现了“日甲1”。在“星”的划分中,第1个12年称为“星甲1”,第2个12年称为“星乙2”,第3个12年称为“星丙3”……同理,“日甲1”就是第一个4320年,下一个就是“日乙2”,但是“日乙2”在书中没有出现! 很简单,不要忘记邵雍所处的时代,“日乙2”对于当时的北宋来说,是遥远的未来, 从公元前2217年——公元2103是4320年,是“日甲1”,从公元2104年又是一轮新开始,畅想一下这一年会发生什么,我只知道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唉,我齐济是看不到了! 从公元2104年始,再过4320年,是公元6424年,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脑补,脑仁疼!
到此《皇极经世》这本书的结构也该明白大半了。
以上就是《皇极经世》“元会运世”凡34篇内容,突破了个别事件,从千万年周期解读历史,对后世“历史决定论”思想影响深远。
下篇分享《声音律品》凡十六篇内容。
乙巳初夏 齐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