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史精讲(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初步制定

 zd山笑 2025-05-09

20世纪初,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形势挑战。国内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国外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先进爱国分子开始寻求一种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独立、富强和民主的新思想和新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为这些先驱者提供了理论武器和行动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这一历史进程里辉煌的一页。我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政治觉醒的标志,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为我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科学指导,为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核心,统一了革命力量,提高了斗争的效率和效果。党明确了革命的方向和任务,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和策略,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指明了道路。作为共产国际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加强了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继而为我国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创造了条件。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始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伟大质变。我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时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能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正确道路。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火种。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了解,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地解释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实际斗争相结合,从而激发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醒。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开始组织起来,通过罢工、游行等方式,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斗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缺乏统一领导和科学理论指导的问题。工人阶级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政党,来领导和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这个时候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他们不仅深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与工人群众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代表逐渐认识到,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一个代表整个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1920年,共产国际东方局派代表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会谈,进一步推动了建党工作的开展。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和指导。它不仅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而且通过派遣代表来华,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指导他们开展建党工作。共产国际的支持,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可能。

而在我党正式成立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学习,开展工人运动,为党的成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成为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发起组织和联络中心。 我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必然要求。党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共产国际也称为第三国际,是在1919年3月成立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得到了共产国际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早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早期发展阶段,共产国际的战略指导和无私援助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有过失误和偏差,有时还十分严重,给我国革命带来了很多不可忽视的影响。俄共(布)远东局在我国共产党的建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遣维经斯基等人来华,他们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并帮助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维经斯基等人的来访,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显著贡献。他不仅参与了与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讨论,还帮助进行了建党的准备工作。维经斯基在上海的活动,包括建立俄华通讯社、第三国际东亚书记处,以及推动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等,都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党的早期组织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和讨论会,促进进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这些活动帮助了一批进步分子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地位,早期共产党组织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些论战不仅在理论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而且也帮助更多的进步分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深入工人阶级,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来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工会。这些工会活动不仅维护了工人的权益,而且也为共产党在工人阶级中建立起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党的长远发展,我党早期组织还着手建立青年团组织,通过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参与实际斗争,为党培养了一批后备力量。这些青年团成员后来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强了共产党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和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早期活动,共产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都得到了加强,为后续的革命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力量。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由于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有来自七个地方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在大会上,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明确了党的纲领。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整个我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党一开始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党的正式成立,而党的领导机构的选举则是这一历史性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这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初步形态。中央局的成立对于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的工作和革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陈独秀虽然因事务繁忙未能亲自出席党的一大,但在大会中他被选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陈独秀作为中央局书记,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推动了党的早期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开展。除了陈独秀外,党的一大还选举产生了其他中央局成员,如李达任宣传。这些领导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的早期建设、理论宣传、组织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二大”)是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它在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代表包括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等,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和组织,如中央局委员、上海代表、北京代表、山东代表、湖北代表、湖南代表、广州代表等,还有代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的成员。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会议指出,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控制,实际上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同时,中国社会还存在着封建势力的压迫,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人民的苦难。会议明确指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中国人民的迫切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结束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大会提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推进革命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是根据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制定的。军阀割据是当时中国社会战乱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活。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打倒军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实现国内的和平与统一。中国在当时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剥削,这些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资源,压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提出要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赢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面临着分裂和混乱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要统一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使中国能够摆脱外来的控制,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些会议内容和制定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我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党的最低纲领,也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民主主义联合战线,也是基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深入分析。农民是被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一个庞大群体。根据的分析,广大农民具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他们因遭受封建地主的重税和剥削,对改变现状有着强烈要求,因此在革命中是重要的同盟军。包括小商人、小工业主等。根据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他们在革命中可能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但也可能因经济地位不稳定而态度摇摆。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角色较为复杂。

根据中产阶级(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对于革命持有矛盾态度。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时可能支持革命,但又担心无产阶级革命的深入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在革命中可能既有合作也有对立的双重性质。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成为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因其集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难,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力,是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压迫的关键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其主要的计划是团结所有可能的力量,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这一战略考虑到了不同阶级在革命中的不同角色和立场,力求在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同时,尽可能地扩大革命的群众基础。通过这种联合,党希望能够有效地推进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我国革命的成功创造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921年成立以来,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结束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一纲领不仅指导了当时的革命实践,而且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党在早期就认识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通过联合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了广泛的民主统一战线,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技进步和文化教育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继而实现了我国人民独立自主的国家政权,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和党的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仅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当前和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领路作用。只有坚持不懈地遵循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我泱泱大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