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创番外(3):井冈山是不是梁山泊?

 昵称15596056 2025-05-10
红创写到了上井冈山,有水友让说说袁文才和王佐的事儿。

这哥俩咱们老早之前就聊过,捞出来改改,水一篇。

也替彭总说几句话,鲁师傅就见不得有些人动不动就给彭总身上扣屎盆子。

搞的好像没有彭总土客矛盾就没有了,六大决议不用执行了一样。

1927年在近代史上是个“大年”,不光是因为蒋哥四一二”、汪靓仔的“七一五”,也不仅仅有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

最重要的是这一年咱们雄起了,要和蒋哥正儿八经的好好比划比划了。

秋收起义之后,老人家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从此之后,咱们再也不仅仅是在筒子楼里写写文章,终于有了自己的队伍和地盘了。

聊上井冈山这事儿,就绕不开袁文才和王佐两位大哥。

聊两位大哥就离不开他们的身份,马刀会的扛把子。

井冈山在罗霄山脉中部,远离长沙、南昌这些政治中心。

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皇权不下乡的传统。

权利厌恶真空,乡下的权利真空自然而然的被宗族势力填充。

谁能想象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械斗还时有发生。

2003年广州西公馆镇和博白县的武装械斗,10多门土炮摆开阵仗对着轰,最后出动了1000多名武警才收了场。

北方的那些个宗族大佬,平时让人给他种种地、割割草,偶尔杀个人、填个水井助助兴,被压迫的的人毫无办法,只有跑。

所以经常在电影里看到,本家侄儿被族长叔欺负的没了办法,只好离家出走的桥段。

最根本的原因,大家都是乡里乡亲,跟族长不是爷,就是叔的,被欺负的侄儿也没个帮手。

南方就不一样了,除了乡里乡亲外,有了外来势力进入,被欺负的人有了帮手。

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对立,也就是所谓的土、客籍矛盾,井冈山也是一样。

井冈山的土、客籍矛盾可以追溯到明末。

山区本身土地就少,从河南、广东、福建来了一批人,还说着当地人听不懂的豫语、粤语跟当地人抢土地,可不就有矛盾了吗?

俗话说的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再一个客籍人也不是强龙,所以客籍人经常被当地人按在地上摩擦。

民国时期的一篇报告写的土客籍矛盾

久之祸乱相寻,仇雠相目,加以本籍人数较多,政操县政者亦多。于是客籍人夙怀故恨,誓不戴天。每当国家蜩螗之秋,附乱旋起,攻城攻乡,必尽杀本籍以为快,并能联合附近数邑之客族,饮毛践血,固结团会。

1931年8月30日《江西民国日报》石鉴

老人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也写道:

边界各县还有一件特别的事,就是土客籍的问题。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这种客籍人从闽粤边起,沿湘、赣两省边界,直至鄂南,大概有几百万人。客籍占领山地,为占领平地的土籍所压迫,素无政治权利。

还没成为马刀会扛把子的袁文才就是那些个被压迫的人,客籍人。

袁文才家庭条件应该不错,不光上了中学,还老早就讨了个媳妇。

可是19岁的时候,媳妇被土籍地主谢冠南的儿子抢走了。

大家谁还没年轻过,19岁,恨不得把天捅出个窟窿的年纪,媳妇被抢走了,这必须把地主家的傻儿子给刀了。

袁文才父亲去世之后,袁文才彻底放飞自我,转身就加入了客籍人土匪胡亚春的马刀会。

大概率袁文才上学的时候净看《水浒传》了,没多长时间学起了宋江,当上了马刀会的老大。

大家都知道,在老人家没上山之前,袁文才就加入了组织。

但是介绍人却是土籍的龙超清。

既然土、客籍矛盾这么深,客籍袁文才的介绍人怎么会是土籍的龙超清呢?

我们反复提过,组织前期的小股东家庭条件大部分都不差。

因为土著民比较多,占领了山下大片的土地,在经济上要比客籍富裕,土籍的子女也就更容易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土籍的子弟在长沙、南昌学习期间接受了先进的思想,这个龙超清就其中之一。

龙超清的父亲是江西省的议会议长,龙超清在南昌读书的时候,加入了组织。

他回宁冈活动的时候,利用他爹的影响,让县长沈清源收编了袁文才。

北伐的时候,龙超清和袁文才一块赶走了县长沈清源。龙超清干上了县长,袁文才当上了自卫军总司令,就是这个时候,袁文才入的伙儿。

袁文才和龙超清的这次合作,和国共第二次合作一样。土、客几百年的对立,并没有因为撵走沈清源而消失,反而为袁文才后边的死,埋下了伏笔。

沈清源还在的时候,两个人有个共同的敌人,场面上的事儿双方多多少还有点顾及,撵走了沈清源后,矛盾也就摆在了台面上。

四一二之后,革命的中心从城市开始转向农村,农村地区的土匪武装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组织的视线。

《中通农九号》、《秋收起义大纲》以及八七会议,都把红枪会、大刀会等武装当成潜在的革命力量。

图片

秋收起义失败后,老人家带着千把人到了三湾,进行了三湾改编。

从三湾到古城的时候,派了江西老表李德胜(是真叫的李德胜)去和袁文才联系。

而代表袁文才和老人家对接的就是他的介绍人龙超清。

到底是格局不够,袁文才对突然冒出来的中候补充满了警惕,他觉得中候补的觉悟和他这个道上的大哥觉悟大差不差,生怕被兼并。

稍一接触就表示,井冈山山矮水浅,希望老人家他们另寻高山。

老人家一看袁文才这么个路数,没有办法,只好用一百杆枪,换取了袁文才同意把伤员留到井冈山。

被袁文才拒绝之后,老人家带着部队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

图片

先是余洒度、苏先俊脱离队伍,再就是分兵一部分去湘南敌后,老人家最后在大汾被民团袭击,身边仅仅剩了一百多号人。

兜兜转转到了茨坪,茨坪这边的话事人是另外一个哥,王佐。

王佐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正在被另外一个土匪尹道一按在地上锤。

老人家带着一百来号人实在没办法,给了王佐七十多杆枪,换来王佐同意老人家他们在茨坪歇歇脚。

揣测下王佐的心理,如果老人家这个时候还是带着当初的千把人,或者没有尹道一这个死对头。即便是老人家给了七十多杆枪,怕也不会同意老人家留下来吧?

毕竟袁文才是加入了组织,王佐当时还没入伙儿,只是一个土匪头子。股东怎么滴也要比土匪的觉悟要高吧?

搞统战一直是我们的优秀传统,七十杆枪也不能仅仅是为了歇脚。效益最大化的任务落到了何长工身上了。

何长工找王佐摆了一通龙门阵,了解到了王佐眼下最大的痛点就是尹道一。

既然痛点找到了,那就想办法解决他。

有了我们的buff加成,尹道一很快就尝到了社会主义铁拳的味道,长工帮王佐很快搞定了尹道一。

王佐觉得这百十号人有点东西呀,这才同意了老人家在茨坪落脚。

翻遍文献和大部分当事人的回忆录,在老人家和袁文才接触的过程中,都没有找到当地组织帮助老人家他们的记载。

仅有的就是龙超清代表袁文才和老人家会面,起的作用还没老人家给的那一百杆枪的作用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马还是有点东西的。

前边我们提到,井冈山土著民要比客籍富裕,土籍的子弟在外受教育的机会要比客籍子弟大的多,土籍子弟在外受到影响,加入了组织。

他们回乡活动,不可能放着山下的乡里乡亲不组织,而跑到山上去组织外来户客籍人士。所以井冈山地区的股东大部分是土著民。

当时宁冈县委管辖四个区域,有三个在山下,只有一个在山上。

老人家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讲:

该地区的社会组织到处都是同姓同族组成,从村子里的党组织构成看,大多数都由同姓党员组成的一个细胞,细胞会议仿佛同族会议。

当地的武装力量掌握在客籍袁文才手中,土籍龙超清是当地组织的代表。

结果只有一个,土客籍继续掐。也就是所谓的土籍的党,客籍的枪。

不排除袁文才、王佐让老人家他们留下来,是想用老人家中候补身份来和土籍的县委抗衡的想法。

因为当地政权的建立的时候,土、客围绕着人事安排展开了斗争。

第一任县委书记是土籍的文根宗,由于文根宗活捉了反动县长,老人家推荐文根宗做了县委书记。

袁文才找到老人家说,老文既然是你推荐的?这次就算了,下次可就不行了。

没有客籍人打天下,土籍坐天下的道理。

文的任期结束后,客籍的甘金黄继任。

土著民怎么能容忍几百年来,一直由自己包揽的县政权被客籍染指。

仅仅一个月后,甘金黄就被土著民以知识水平低下罢免。

不仅这样,当时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土豪。

毕竟涉及到红军的吃穿用度,当时红军又没有兵饷来源,就指着打土豪了。

谁是土豪?当地的农协会说了算。

农协会给了八个名单,引起了土籍的强烈不满。

由于土籍本来就比较富裕,所以八个名单中,有六个的土著民,客籍只有两个。

对于这样的结果土籍肯定不能接受,双方开始掐,土籍人吊死客籍土豪的羊,客籍人转手杀了土籍土豪的猪。

分田的时候,客籍人李占魁和土籍人谢述庭因为一条水沟,发生了矛盾,直接引起了一起械斗。

李占魁把土籍的祠堂给砸了,李占魁被土著民扣留后,袁文才带着部队直接把李占魁抢了回来。

龙超清为了报复,提出要重新分田。

并且扬言,我龙某人虽然不带兵,但是分田是党的事情,你袁某人少给我指指点点。

龙超清重新分田的思路是按照乡进行分的。

由于土籍大部分在山下,客籍人大部分在山上,如果按照按乡分,客籍人分到的田地要比土著民少的多。

面对土籍的呲牙咧嘴,呜呜咋咋,手里边有枪的袁文才直接把巽峰学院给烧了。

当时土籍、客籍子弟是分开上学的,这个巽峰学院是土籍子弟的学校,袁文才说这个学校是土豪劣绅的大本营。

把学校烧完之后,袁文才转身找到了老人家,上次县长的事儿客籍已经退让了,这次分田,你这个中候补看着办。

老人家决定,不按照乡分,按照区域分,这样的话,土、客籍分到的田地大差不差。

毫无疑问,随着老人家的上山,手机有枪的客籍人一举扭转几百年的劣势,占据了上风。

土籍面对手里有枪的客籍人毫无办法,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在等待机会。

没让土籍等的太久,1928年7月,六大在距井冈山万里之外的莫斯科召开,明确了对待土匪和会党的关系。

暴动前可以同他们联盟暴动后则应解除其武装并消灭其领袖。与土匪或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暴动前可以适用。暴动之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的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死灰复燃之必要的先决的前提。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暴动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土匪而浸入革命军队或政府中,便危险异常。这些份子必须从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位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

六大决议案
图片

当时的井冈山的红军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秋收起义失败后老人家的部队。

第二部分是南昌起义朱老总的部队。

第三部分是袁文才、王佐所谓的土匪武装。

第四部分是彭总和滕代远的红五军。

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部队上山较早(红四),彭总和滕代远上山较晚。

针对这份决议,红军内部发生了分歧,红四觉得袁、王为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经过改造后已经是合格的红军将领了,针对六大的决议,执行是要执行,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红五认为要执行六大的决议立即除去袁、王。

也就是说红四站在了客籍这边,红五站在了土籍这边。

为什么会这样?

红五军28年12月上山的,本来和袁、王没什么太大瓜葛。

但是红五军打安福的时候,调王佐参加,王佐由于生病就只派了一部分部队参加,自己没去在家养病。

恰巧打安福损失比较大,纵队长贺国中、参谋长刘之至阵亡,十一个大队长,九个负伤。

贺国中是跟着彭总平江起义一路过来的,刘之至更是跟着朱老总南昌起义、湘南起义走到现在。

红五的两个领导牺牲,而王佐在家养病。造成红五大部分人对王佐不满,觉得王佐皮里阳秋不支持红五。

1929年10月红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直接点名批评袁王,说他们俩不听指挥。

六大决议案传达到井冈山的时候,红军和县委瞒着袁、王召开了联席会,会上发生了激烈的讨论。

几百年的恩怨,加上最近的人事斗争,袁文才又烧了巽峰书院。

土籍代表、袁文才介绍人龙超清强烈要求要按六大决议,立即除去袁、王。

在老人家的坚持下,这次会议没有形成立即除去袁、王的决议。

但是土籍怎么可能放弃?!

席会议之后老人家带着红四主力离开井冈山去湘南,特地带上了袁文才。

并且把宛希先留下协调处理土、客籍矛盾。

宛希先是湖北人,北伐的时候是卢德铭警卫团的一个连长,因为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和卢德铭一块参加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的部队来自四面八方,并且不少还是黄埔的毕业生。

秋收起义失败后,由于老人家之前没有亲自指挥过部队,并且刚打了败仗,压不住场子,是在宛希先和张子清的支持下,老人家才掌握了这支部队。

陈浩叛变的时候,就是宛希先用鸡毛信告知了老人家,老人家才挽救了叛变的部队。

上井冈山之前,是宛希先一直在和袁、王接触,所以宛希先和袁、王关系都不错,老人家才把宛希先留到了井冈山。

老人家下山后,永新的负责人刘真(土籍)娶了大土豪龙庆楼的妹妹为妻。

客籍人就给宛希先汇报,老宛你瞅瞅,你瞅瞅。

龙庆楼正在九龙山进剿,这边刘真就娶别人妹妹,他的心杂就这么大?

好巧不巧,宛希先通知刘真来特委开会,刘真由于在家度蜜月就没来。

宛希先这就相信了龙家姑娘是打入我军内部来做破坏工作的,就让袁文才带人把刘真媳妇给杀了。

袁文才估计想到了19岁的时候媳妇被抢,干净利落的把这事儿给办了,好歹是出了口恶气。

这事儿有一说一,还真怪宛希先事先没调查,龙家姑娘为了参加革命,老早就和她哥决裂了。

这事儿没过多久,土籍人瞅着个几乎的枪杀了宛希先,给龙家姑娘报了仇。

而跟着老人家到湘南的袁文才,无意中看到六大决议案,觉得受到了天大的委屈,悄悄离开部队,回到井冈山。

此时的井冈山已经不是老人家在的时候的井冈山。

红五最开始就是要执行六大决议的,只是在老人家的强烈要求下,暂时同意了不除去袁王。

袁文才悄摸着回到井冈山找到王佐,王佐这个时候的觉悟要比袁文才高上不少。

王佐要他向组织交代问题,但是他就是不听,王佐没有办法,只好找到了何长工。

何长工考虑到正是用人之际(多半还是考虑到三十二团的影响),给了袁文才个警告处分,让他继续担任三十二团团长。

土籍干部巴不得立马枪毙了袁文才,对这个仅仅是警告处分强烈不满。

中央巡视员彭清泉的到来,又给了土籍干部了一次机会。

前面说了,土籍的党,客籍的枪,由于边界特委的人经常和县政府的人呆在一块,难免偏听偏信。

历届特委的人都不大看的上袁文才,邓乾元甚至觉得袁、王比国民党军和靖卫团还可怕,给上级写报告,要处理袁、王两人。

背了个处分的袁文才琢磨着要搞个大事情冲淡自己跑回来的影响。

当时茶陵有个团总叫罗克绍,手底下有个兵工厂。

袁文才寻思着把这个兵工厂搬到井冈山,自己造枪炮。如果能成,这得是多大的功劳?奖励也就算了,最不济也得落个将功补过吧?

说干就干马上安排人把罗克绍虏到了井冈山,软硬手段一上罗克绍就同意了把兵工厂搬到井冈山。

袁文才也就把罗克绍软禁在了茨坪,开始张罗兵工厂搬迁到事儿。

消息被龙超清知道后,龙超清马上找到在边界巡视的彭清泉汇报。

领导你看,土匪还是信不过,和罗克绍勾搭到一块,肯定是要叛变,六大决议多么具有前瞻性!咱们执行六大决议吧?

彭清泉召开联席会,决定用红五的力量即除去袁、王。

决议传达红五之后,因为打安福双方产生的龌龊,红五并没有核实袁、王是否真的叛变,就派了一个纵队去执行。

袁文才当场被击杀,王佐跳窗逃跑后,落入河中,溺水而亡。

袁、王部下知道真相后,王佐的弟弟组织旧部重新占领井冈山。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们都未能再次进入井冈山。

袁文才的入党介绍人龙超清也仅仅在一年后,被错杀。

真是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上篇文章发出去之后有人留言,上井冈山不就是晁盖并王伦,又干了宋江的事儿吗?

还真不是!

老人家从上山开始就积极对袁王的队伍进行改造,从未放弃,只是在土客籍几百年的矛盾以及六大决议案的压力下没有成功而已。

至于彭总听从联席会的决议,老人家也因此埋怨了他大半辈子。

咱暂且不说彭总有没有亲自调查、核实的条件,就事论事来讲,彭总这么做不正是在践行后边古田建军的原则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