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的心理诱因:情绪、压力与睡眠质量的隐秘关联

 闫灵生Allen 2025-05-1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你那里吹风了吗,风有告诉你我在想你吗
-from 闫灵生-

夜晚本应是宁静的休憩时光,可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与失眠的艰难对抗。

躺在床上,双眼望着天花板,思绪如脱缰野马,难以入眠。

失眠,这个看似简单的睡眠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情绪与压力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悄然影响着睡眠质量。

情绪对睡眠的影响极为显著

焦虑如同黑夜中的恶魔,紧紧缠绕着失眠者。当内心被焦虑占据,大脑便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身体无法放松,入睡自然变得困难。工作上的焦虑,担心项目进度、绩效考核;生活中的焦虑,诸如家庭矛盾、经济压力,都会在夜晚如潮水般涌来。

小周是一名职场白领,临近项目截止日期,每天都在高强度工作。夜晚躺在床上,脑海中反复思考着未完成的任务、可能出现的问题,心跳加速,辗转反侧,每晚入睡时间都要拖到凌晨两三点。

抑郁情绪同样是睡眠的大敌。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低落情绪的深渊,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我否定。这种消极情绪在夜晚愈发浓烈,导致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

像小李,因失恋陷入抑郁,夜晚一闭眼,过往的回忆便不断浮现,悲伤、痛苦的情绪交织,让他难以进入梦乡,即便入睡,也会频繁醒来,睡眠质量极差。

图片

压力与睡眠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联系

从生物学机制来看,压力会激活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 轴),使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在夜间持续分泌,会抑制褪黑素生成,而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其分泌受阻,直接导致入睡时间延迟。

长期压力还会让交感神经系统持续亢奋,身体如同始终处于 “战斗模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身体难以放松,进一步延缓入睡。

比如,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每日沉浸在题海战术中,精神高度紧张。夜晚躺在床上,大脑依旧紧绷,难以切换到休息模式,导致失眠。而睡眠不足又会加剧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连续两晚睡眠不足 4 小时,受试者对负面情绪的反应强度增加 60%,睡眠剥夺削弱了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压力越大越睡不着,越睡不着压力越大。

想要改善因情绪和压力导致的失眠,需要从心理调节入手

尝试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身体和大脑放松,缓解焦虑情绪。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即便周末也不例外,让身体形成生物钟,到了夜晚自然产生困意。

同时,要学会正视压力和情绪问题,寻找合适的宣泄方式,如运动、与朋友倾诉、写日记等,将内心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而非压抑在心底。

如果失眠问题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改善睡眠质量。

图片

失眠并非简单的睡眠障碍,情绪和压力这些心理因素在其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隐秘关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打破失眠的魔咒,重获香甜安稳的睡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