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在中国历史上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它,“河北之心膂,河南之肩背。”  在战略地位上,邯郸是河北的门户,阻挡中原北上的重要据点,而隔太行与邯郸相望的是长治盆地。 长治盆地地势高峻,对河北形成俯瞰之势,对河北来说,长治盆地的控制权尤其重要。古代军队从长治盆地东下太行,进入邯郸的古道称为滏口陉,太行八陉第四陉。滏口陉东端,一北一南的鼓山与神麇山,夹峙而成大峡谷,有泉水发源于此,如汤在釜,称为滏水(今滏阳河),从而此峡谷称为滏口,滏口陉由此而来。 滏口陉,起于滏口,向西经磁山,涉县,到达滏口陉西端东阳关,再经黎城,潞城,到达长治盆地。古代邯郸与长治盆地的历史命运,通过滏口陉,紧密相连。 战国时,秦赵两国在滏口陉,交战一百多年,最后赵军西出滏口陉,发生长平之战,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军。北魏武泰元年,528年,葛荣造反,北魏权臣尔朱荣率精兵七千,东出滏口,大破葛荣。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十多次通过滏口陉,往返于别都太原与首都邺城。577年,北周大军通过滏口陉,翻越太行山,直扑北齐都城邺城。齐后主高纬带着宠妃冯小怜,于逃奔路上被擒,北齐遂亡。《资治通鉴》记载,五代晋天福元年,赵德钧自吾儿峪趋潞州。1938年3月30日,我八路军一二九师,为打击日军从邯郸至长治的补给线,在副师长徐向前指挥下,以三个团于东阳关至涉县响堂铺之间设伏,以伤亡317人的代价,共歼日军4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