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引: 当00后、70后、50后聊起爱与成长,我听见时光在歌唱。 母亲节前夕,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校园里,囡囡(PP)对着手机屏幕傻笑——她成功抢到了回家的车票。这个总被同学调侃“像从韩剧里走出来的元气少女”,此刻满脑子都是驾考最后一关的紧张和姥姥给准备的桂花糕。 ![]() 校园中囡囡与同学在一起 ![]() 小书桌秒变录音台 囡囡率先开口: “咱们从母亲节的礼物聊起呗。” 我望向她妈妈,三十年多前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那是女儿读小学一年级时画的“母女牵手图”,有几个字用歪歪扭扭的拼音写着:“妈妈的头发长又长,爱比发丝还要长。”那份纯粹直抵心灵,至今难忘。 ![]() 作者与小时候女儿留影 “我也记得囡囡送我的礼物《我遇到你》,扉页上写着'希望姥姥成为敬一丹阿姨那样的主持人和记者’。”话音刚落,书房里响起欢快的笑声。 ![]() 作者与小时候囡囡留影 “其实,我选国际传播专业,是跟姥姥一起看凤凰卫视、看妈妈录有声书种下的种子。”囡囡突然揭秘。我这才惊觉,那些清晨凤凰卫视的新闻声、那些深夜敲打的键盘声,早已在她心里埋下传播的火种。 ![]() 囡囡(PP) 女儿的话题突然转向“黑历史”,囡囡妈妈笑着爆料: “初二那年你追韩星那会儿……” 语音未落,囡囡立刻反驳: “还说呢,您最后不也给我报了韩语班,自己也学上了韩语,还考上了高级!倒说起我来了。” ![]() 囡囡在录播中 我捧着茶杯,看她们打闹,思绪飘回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北京新闻学院进修时,女儿信中那个画着流泪的小女孩、写着“女儿想妈妈”的姑娘,如今已成了和女儿互怼的“姐妹淘”。 ![]() 女儿(秦姐姐) 更让我感动的是,囡囡初中作文《我的朋友》里那句“姥姥是懂我的钢琴”,此刻正化作一股暖流在我胸口荡漾。 ![]() 囡囡中学时在家中练琴 聊到“声音传承”,囡囡神秘一笑:“姥姥,您当年自学的普通话,现在好像有点变成我的播音腔了!”她妈妈立刻接话:“还有我,当年校广播台长可不是白当的!”我突然懂得:我们三代人正用不同频率的声波,在时光里传递着对世界的热爱。 ![]() 上世纪八十年代播音员 夜深了,话筒还在微光闪烁。囡囡感慨:“今天最开心的,不是拿驾照,而是和我的'人生女主角’们聊天。”她妈妈深情地看着我:“妈,我们都在努力成为让您骄傲的女儿。” ![]() 窗外月光如水,屋内笑声如歌。原来,最好的母亲节礼物,不是鲜花蛋糕,而是三个女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是爱在血脉里写就的永不落幕的连续剧。 后记: 这期宁波诺丁汉大学《苦尽柑来》“母亲节专辑”,在温馨中落幕。而我的公众号在定稿时删掉了许多煽情的片段——爱无需刻意渲染,它藏在囡囡追星时妈妈陪练的韩语对话里,藏在姥姥与囡囡晨读的桂香里,藏在三代人录音时的笑泪中。愿每个女孩都能遇见这样的“血缘闺蜜”,在爱的托举下,活成自己的主角。 祝大家母亲节快乐! 👇 点击收听宁波诺丁汉大学“今日播客” 《苦尽柑来》“母亲节专辑”——时光里的爱:与妈妈、姥姥的一场跨越代际的谈心节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