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会议的重要性,往往与会议的规模成反比。 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重要的事情不开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其实跟会议的主持者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重要的事情也可以拿出来讨论,大事也召开大会,那还如何掌控会议走向,以及相关事情的决策方向呢。也就是说,大事开小会,以及重要的事情不开会,就是为了掌控会议结果。 相反,对于那些不重要的小事,则可以以大会的方式召开,让大家发表意见、尽情讨论。毕竟都是些小事情,即便会议结果失控了,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就像所有单位的主要领导都会把人事权牢牢地抓在手心一样,决不允许失去控制。 2.领导发言的顺序,往往很有猫腻和讲究。 领导发言顺序的不同,往往会严重影响会议的走向,这个需要留意。 按一般的流程和规定来说,领导都是最后发言的,因为领导要先听取其他人的意见,然后才能集思广益最终形成所谓的集体意见。领导最后发言的好处,就是可以听到其他人真实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领导想真心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就不会率先发表看法。 但如果领导率先发表了看法,那就说明领导有意让其他人跟着他的思路和方向走,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是傻乎乎地不判断形势,甚至表达真实想法,那肯定是要挨白眼的。 有的人吃亏倒霉栽跟头,就是因为不注重这些方面,读不出领导的深层想法和意图。 3.所有成功的会议,大都是充分酝酿的结果。 越是重要的会议,就越是需要会前酝酿,会前酝酿充分了,会议组织才会顺畅。 前些年,某个单位在研究年底评先评优事项时,硬是将会议从下午开到了晚上12点,期间参会人员也是各抒己见毫不相让。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会前酝酿不充分,却将某些事项直接上会研究,导致的结果就是会上大家争执不下。 说白了,会前的相关工作没有做到位,既没有将利益协调好,也没有将思想工作做好。 真正厉害的掌舵者,其实早在会前就把工作做到位了,开会的时候,只是走一下程序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