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经营分析会,罗列数据,反馈比例情况(例如:转化率等),实则就是“甩锅”大会。销售说渠道部、市场部给的资源不够精准,渠道部说销售部跟进不及时,市场部说产品部没有给到推广产品,产品部说生产线不配合等等。如果你是boss,这场会议听下来,都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该怎么去协调?这其实根本问题是,我们要打开“业务价值链”,而不是仅停留于对各环节进行孤立、碎片化的审视。我们今天分享不是怎么开会,而是怎么站在“巨人肩膀”去思考问题。本文篇幅约1200字,阅读时长预计4分钟。企业价值的生成并非依赖单一环节的独立运作,而是由一条贯穿全流程的协同链路共同驱动。从客户潜在需求的精准洞察,到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体系化设计,再到产品的高效交付与长期客户关系的深度维护,每个环节均构成价值闭环的关键节点。这条贯穿企业运营核心的主价值链,既构成了业务模式成立的底层逻辑,也是企业持续创造经济价值的战略路径。其理论根基可追溯至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框架——企业通过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价值创造活动,系统性地实现客户价值的传递与商业价值的转化。 只看销售业绩,可能会忽略市场客户群体变化。 只看成本情况,可能忽视研发断层。 只看利润情况,可能忽视产品问题。 只看ROI情况,可能忽视资金情况。 真正的经营判断,不是只是看数据报表,必须根据经营价值链开展:获取市场需求--运用销售机制--达成交付行为--实现商业变现所以,经营分析会的核心,不是汇报数据,而是从数据中找到价值流,从数据差异做业务链上的系统性分析,解决问题升级优化,最终实现“发现偏差——创造价值——重塑能力”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很多boss都是日理万机,看数据都是看总数,但是公司业务绝对不是一个业务线独立完成就能达标的,是需要通力合作才能打胜仗。总账反馈:利润达标。可能存在很大风险,一个业务线达标,一个业务线不达标。 总账反馈:渠道部转化率提高。可能有的渠道提供资源很好,但是有的渠道资源还是在投钱生养很久的状态。 真正的经营,核心是每一条业务线都必须具备闭环运作、价值贡献以及盈亏状况的能力。经营会不是做部门分析,也不是人头分析,是需要站在业务价值链上做分析,从开发客户到变现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要做多久?如果看不清价值链,就不可能做到业务持续发展,也不能打胜仗。不少企业boss会遇到:明明每个业务线都很努力,为啥整体效率就是上不去?也会遇到:公司整体不错呀,但是突然一个业务线暴雷了,就是之前只看总账,不看明细账等等。分享一套简单实用的价值链诊断方法,像做体检一样找出企业运营的'血栓点'。
第一步:画出客户的'心愿地图' 别再关起门来开会了!搬个小板凳坐在客户旁边,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和你做生意的。拿我们给工厂做定制控制器来说,客户的真实旅程是: 发现需求→看方案→技术把关→试生产→验收测试→批量收货→售后支持 关键要像快递追踪一样,把客户从认识到复购的全流程画出来。记住要跨部门收集信息,别让部门墙挡住真相。 第二步:标记生死存亡的关键点 在每个流程环节插上小红旗,标注决定成败的'心跳指标': 方案设计环节:客户点头率、设计成本 试生产阶段:良品率、交货准时率 售后环节:问题响应速度、复购率 就像找对象要看三观合不合,关键要看这些指标背后的可控因素。比如交货延迟,到底是供应商掉链子?还是生产排期太任性? 第三步:揪出'流血流泪'的失血点 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解决,要重点关注'既失控又赔钱'的环节。教你快速判断三原则: 内伤还是外伤?(客户改需求vs内部踢皮球) 偶然感冒还是慢性病?(单次延误vs月月卡壳) 影响赚钱速度吗?(个别环节慢vs整个链条堵) 这套方法就像给企业做肠镜,可能过程不太舒服,但能精准找到病灶。下次开会别再各部门扯皮了,把价值链挂上墙,用这三把刀做剖析,保证你能看见真正的问题所在。你的企业现在卡在哪个环节了?欢迎留言区聊聊你的'血栓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