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穴】阴市穴: 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板桥胡同37号 2025-05-13




图片

清城区中医院[每周一穴] 专栏在医院官微推送,本栏目由医院中医康复科支持。小穴位里藏着大养生道理,不要错过每周的[每周一穴] 哦。





图片

图片

名词解释

阴市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

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

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

取穴方法

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取穴。

主治疾病

功能:阴市穴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

主治:

1、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2、膝关节痛,腿膝麻痹,酸痛,伸屈不利;

3、下肢肿胀;

4、瘫痪不遂;

5、脚气;

6、腰痛;

7、寒疝;

8、腹胀,腹痛。

日常保健   

 

1、推拿: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柔点按。

2、艾条灸法

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施灸,距离穴位约2-3cm进行操作,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一般灸10~20分钟。


图片



高杏欣



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主治医师,曾在清远市中医院学习3年,对内科、儿科、中医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