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要连起来看才有意思,当你把各种角度的史料凑在一起,叙事会立体生动并且更接近于史实。照牛排记得前年搜到一份奏折《酌保连平州守城出力官绅片》,不以为意,直到最近我在韶关新丰的史料中,看到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军围攻连平城时下的檄文和连平知州的硬刚回复。 ![]() ▲1859年太平军向连平州发出的檄文抄本 这份檄文由围攻连平州城的太平军发出,被当时的群众抄下来,目前可能保存在新丰县博物馆。檄文可理解为劝降书或宣战书,通常会列举敌方罪行,以论证己方出兵的合法性,瓦解敌方民心(汉末陈琳:这我熟)。因为立场不同,檄文标题被改成《己未年长毛贼向连平州书》,全文如下——
从时间和官制(中旗宰制)来看,檄文中的“石”,应该是翼王石达开的族弟石镇吉,翼王此时在湖南而不在连平。清咸丰九年(1859年)二月,石镇吉率部从福建龙岩攻入广东大埔,次月攻下嘉庆州并斩杀知州文晟、攻兴宁,三月包围连平州城。此时的连平知州是江西老表孙志钧,他刚往银梅(陂头)催收钱粮,接到禀报后,在麻陂乡绅卓岗及其子卓翼垣、卓星垣,以及长吉(隆街)乡绅赖永康、叶芹光、钟文焘等人的驰援下,总算从增坝、密溪偏僻的小路半夜潜回连平城。 ![]() ▲明清时期连平古州城的大致位置 连平知州孙志钧不肯投降,回书一封——
文官遇敌的常规操作是弃城逃命,孙志钧就任连平知州不过两年时间,他有勇气正面硬刚太平天国几万人的军队,想必是连平城里有能人。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 ▲太平军围攻连平州城(AI生成) 广东巡抚郭嵩焘在《连平州两次守城堵御大股逆匪 援案请广学额疏》中说“局绅陈廷荐、颜铣等督率民兵,堵御甚严。石逆开挖地道,轰陷城墙两次,均经堵护。又于东门开挖地道一处,甫成而大雨如注,贼遂由翁源窜逸。凡围攻十有五日,石逆甫退,翟火姑大股又窜踞州属忠信墟,扰及长吉,州城及各乡防堵逾月。”“西路局绅梁德云、梁书培、梁启英等击贼阵亡,并毙壮勇一百数十名,几于忠义勃发。” 1908年,谢锡善根据民间旧闻编修《连平州乡土志》,书中对当年连平人抵御太平军有更为详细的描写。据说当时连平城内男女登城守御者只有九百余人,乡勇应募。贼日夜猛攻,云梯100余架,但均被城中施放炮石击退。于是,太平军在东城水关外开挖地道数处,用棺木装满火药置于城墙底下。三月十六日快天亮时,太平军列队城下,点引线,准备炸开缺口再冲入城中。城中先知,预备两层坚固木栅挡住要路,以防太平军冲锋突击。等炸药引爆,城墙崩塌、砖石飞向城外贼队。当时正下雷雨,城根内三口塘电光所照闪烁汪洋一片,贼骇愕逡巡。城中丁壮勇猛杀出,长毛贼众猝不及防,被擒、杀者甚多,余部撤围而去。 ![]() ▲谢锡善《连平州乡土志》描写连平抵御太平军 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初七日,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率八九万人由和平县围攻连平州城,又分股由上坪绕出城北。他们环城四面筑立炮台,猛攻连平城三天。署连平知州福多、参将朱国雄,督同乡绅颜培豫等守御,两夜袭攻贼营,斩杀数十人。太平军撤围后窜踞上坑一个多月,依旧拿连平没办法,之后东走攻占嘉应州,汪海洋最终死在梅州。 从咸丰四年到同治四年,十年间太平军所到之处,城池几乎都被攻陷了。而连平州依靠民间力量,两次都守住了州城,这是很罕见的(在历史上连平城曾被数次攻破)。连平人的英勇抗敌精神受到两广总督黄宗汉的褒奖,广东巡抚郭嵩焘为此拟了两道奏折,申请将连平州学名额永远增加文武各二名,以示奖励,对于守城有突出贡献的忠义官绅予以加官、封衔,以此激励各州县向连平看齐。 ![]() ▲郭嵩焘奏折《酌保连平州守城出力官绅片》 其中,署连平州知州候补知县福多(正黄旗人),应请免补本班,以同知直隶州补用,也就是从代理知州直接转正。在籍江苏升用知府免补同知颜培豫(颜伯焘第三子),应请免补本班,以知府仍留江苏补用,并赏戴花翎。道衔候选郎中颜钟骥(颜培瑚第三子),应请赏加三品衔,他后来官至浙江布政使(从二品,是清末连平颜氏最大的官)。候选中书江有灿,应请赏加五品衔,1884年任广西平南知县,与其子江恩举(江专伯)为父子拔贡。丁忧在籍湖南补用知府颜培鼒(颜模之孙),应请赏加道衔。浙江补用同知颜钟隽(颜模的曾孙),应请赏戴花翎,后来做到浙江候补道。卫千总衔江启蓉,应请赏戴蓝翎。训导陈廷荐,请以训导即选,并赏加中书衔。 ![]() ▲谢宝庆啊谢宝庆 此时的连平颜氏,颜伯焘去世不过十年,虽然巅峰时期已经过去,但为官者众,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组织乡勇对付长毛贼还是绰绰有余的,加之连平麻陂江氏初露锋芒、连平州城百姓足够忠勇,几百人硬是守了半个多月。太平军石镇吉、汪海洋先后从连平城外悻悻而去,不明白连平城为何这么坚固。 |
|
来自: zhaoniupa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