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广用——泻心汤(二) 2024.8.15 复习上节课三黄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气血上涌,炎性的充血,躯干部及头部产生剧烈的反应,比如手脚冰凉,有的人一看脚是凉的,肯定得用各种温阳的药物,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其人口舌生疮,看舌诊时扑面而来的口气,是有充血性炎症,有实热。脚虽然凉,气血津液都集中到上部,底下虚着呢,所以脚凉,三黄泻心汤证。 大柴胡汤可以解决治阳痿问题:病患脚凉,有些医生用四逆汤、附子汤、参附汤、天雄散、白术、阳起石、淫羊藿,各种补肾补阳气,不见效。但见患者眼睛有红血丝,脸颊并非苍白无力之态,说话声音底气足,只是血液不够均匀,聚集上半部,下面不能充血或充血不足,导致阳痿,直接用三黄泻心汤即可。悟到此,源于一次歪打正着的治疗:有一次患者大便不通,胸胁胀满,恶心,三四天大便一次,典型的少阳与阳明合病,用大柴胡调理,过了11天回来复诊,大便通畅,意外收获竟然是阳痿也好了!由此顿悟,因气血上涌导致下体不能充血或充血不足而阳痿,可以用三黄泻心汤调理。 阳萎:气血不匀,上热下寒——①三黄泻心汤 ②大柴胡汤 一、三黄泻心汤(接上讲) 三黄泻心汤的加减化裁: 1、附子泻心汤(伤寒论155条):恶塞出冷汗,后背怕冷,脚底怕冷,同时上火还有高血压老人居多,高血压头晕,但愚味,一天都想躺着,萎靡不振,附子心汤。三黄泻心汤+炮附子。附子量灵活掌握。 附子和三黄分别单独处理,附子单煮,600煮200,用滚开附子水冲泡三黄泻心汤二次,须臾即可,约30秒,变色就行。附子现在可以多用点,因炮制过度药效减弱,另一个原因很少有野生的。 附子适用范围:提振新陈代谢,防止出现但欲寐的沉衰之症, 整个后背冷、颈椎肩周还好,是附子汤(伤寒论304条)的覆盖范围。 颈项强几,颈椎肩颈问题,用葛根汤。 如果辨证不清,可以结合使用,葛根汤+人参+白术+附子同时用。后背由附子管,肩颈头项(后脑勺)以及中心一挂的脊椎骨,由葛根汤管。 后背冷痛:葛根汤+人参10+白术20g+茯苓30g+附子30g+。 附子泻心汤适应症:上热下寒,老人突发高血压,可以用附子泻心汤。有些人高血压,躺沙发上不想动,犯困,没劲,头晕,累,脚凉,后背冷,控制不住,降压药用了好多年,药量加到很大,产生抗药性,这时中药被派上用场了,因中药材不易产生耐药性,就是操作比较麻烦,要自己煮。 2、三黄泻心汤+点朱砂,安神,朱砂不喝,是点在眉心,眉心和脑髓质息息相关,重坠安神。痴痫、精分证去痰,琥珀、铅丹、生铁落、磨刀水、活磁石生龙骨、生牡蛎、茯苓、半夏这些都能去痰,去完痰后,防止二次复发,在眉心点一点朱砂,在痴病初期或善后时用,血气上涌,会病发作,病不能累着、不能生气情绪激动,吃饭时也容易发作,有人用三黄泻心汤,有人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人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但用三黄泻心汤+朱砂,就不容易反复发作,每发作一次,都会对脑神经造成损伤。发作时气血上涌,脚底没跟,头重脚轻,用三黄泻心汤,眉心点朱砂,可防止反复发作。注意事项:别趁热喝,要放凉了,或放到常温再喝。 喷鼻血,三黄泻心汤就可以治疗。 病例:一高中生,气血盛,体育课后冲了澡,就鼻子喷血,抓紧用三黄泻心汤,趁热喝,喷的更厉害。想直按停下来,凉了喝,才能马上止血。 三黄泻心汤凉着喝止血(流鼻血) 癫痫: ①三黄泻心汤(大黄10g 黄芩10g 黄连10g )+点朱砂(外用,印堂穴,安神)——虚火上扰。 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满烦惊,二便不利。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0g,生姜10g,大枣5个,活磁石10g,琥珀5g,龙骨10g,牡蛎10g,桂枝10g,茯苓10g,大黄10g。 ③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受惊吓。 桂枝15g,炙甘草10g,生姜15g,大枣12个,常山苗10g (半夏20-30g),龙骨15g,牡蛎15g。 三黄泻心汤+附子(振奋陈衰)——充血炎症{上火},脚凉,恶寒出汗,后背发凉,老人性高血压。 附子50g+水400mL→200ml 冲服三黄泻心汤(大黄10g,黄芩10g,黄连3g),温着喝 。 心不痞硬,上吐↑下泻↓,反酸,口臭,打嗝,胃气虚,寒-- 二、半夏泻心汤:针对胃肠道部分 王老师擅长:肠胃部分,呼吸系统,心脑血管,骨关节。 西医治不了胃病。 新陈代谢亢进(阳证)或新陈代谢迟缓的(阴证) (一)纯寒凉性——理中汤 喝点凉的就感觉僵住了,就是理中汤证。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甚至纯粹用甘草干姜汤就结束了。甘草干姜汤一方面温肺,针对于鼻流清涕;另一方面还可以温胃。吃个冰棍就肚子疼,吃个冰激凌受不了,人家觉得好爽,但我觉得胃难受了,这时候什么都不用加,用甘草、干姜等量煮水喝,喝下去会感觉好舒服,这就是纯寒性的。纯寒性的就用热药给暖回来。 老人普遍体温比小孩低是正常的,小孩37度、37.1度其实没发烧,他就是热。随着年龄增长体温会降低。王老师说自己现在都达不到36.7度,常常是36.4度。老人更是这样,老人若是能起高烧,说明体质好,平时体温能达到36.7、36.8,这是好事,好得无比,说明体质强。小孩普遍温度要高一点,但是也不代表只有老人才会用甘草干姜汤。成年人或小孩贪凉老吹空调或吃冷饮非常多,也会导致胃里需要甘草干姜汤。 这是纯凉性的。 (二)寒热错综——慢性胃炎 还有一种是寒热错综的,就是已经寒极化热,现在胃是虚的,胃虚而邪凑,这是最常见的,就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常常不是纯寒性。感觉肚子胀,从剑突(心口正下的位置)上腹部胀鼓鼓的,吃不是、不吃不是,不吃也不觉得太饿又想吃点,吃进去又不动,卡在胃部了,之后还莫名其妙打嗝,打起嗝就没完没了。有点反酸还有点烧心,火烧火燎的老感觉里面有火。胃是怕寒的,不敢喝冷饮,不知该用热的还是用凉的。像这种情况,分析其原理:一开始胃寒。胃和肠都是很热的器官,这是自然的,是对的。吃进来的所有的东西在这腐熟、消化、吸收。但它碰到寒凉的东西太多,负担不起时,它的功能就会受到打击,太过于寒凉了,僵在那就不知该怎样动了。胃气虚,叫虚而寒。胃气虚而寒之后,中医讲一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只要这个人正气足,邪气就不敢凑。邪气是很狡猾的,就喜欢捏软柿子。同样是感冒,有些人只是鼻子难受点就完事了,有的人直接就出现少阴证,因为他本身平时就是心和肾脏的功能下降,如就剩一个肾了,感冒一次直接就走掉了,少阴经不够强悍。病邪像无处不在,而且随时随地窥探你哪块比较虚弱,就会叮你哪块。苍蝇不叮无缝蛋。当胃气虚时,胃虚而邪凑,就象两个人打架,他知道你腿上不太好,受过外伤了,有点骨折了,他专踢你骨折处,知道踢你那里你疼。 身正不怕影子歪。胃如果够彪悍,那怕有些细菌病毒、邪热之气想攻击它时也不敢靠近,靠近也会被反弹出去。胃虚而邪凑,发现它好欺负,就全都一块凑起堆来,造成了这种炎症。 胃溃疡、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结肠炎(很多人有慢性结肠炎)等等这些情况,全部都在这聚集,我们都是用诸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来进行治疗,有非常明确的辨证要点,等于整个消化系统受到了打击、受到了影响,它的功能衰败,胃虚而邪凑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表现。 第一个辨证要点:心下痞,是主证。“心下”指胃,“痞”指不得劲,鞋穿反了,感觉别扭、里面很纠结,就像人与人之间,面和心不和就叫痞。 客证是上吐下泻,两面都不得劲。上吐与下泻都有一个从轻到重的不同病理过程,一个“上吐下泻”四个字包括了上吐里面的食欲不振、恶心、干哕,会出现一些打嗝、反酸、反味甚至呕吐。 “上吐”大家要灵活地去理解。上吐的(1)轻症是恶心,觉得吃不进饭,没有胃口;(2)稍微重一点就一直往上打嗝,而且是连续不断地打嗝;(3)再严重,嘴里老有一股食臭味(臭味),好象没有消化的食物、隔夜饭那种味反上来;(4)再严重就开始呕吐。 我们需要用到的是几组方剂,叫辛开、苦降、甘调。 治疗思路是首先要符合刚讲的生理和病理,就是胃肠道一定要够热,尤其是小肠跟胃一定要够热。不够热就开始出现虚寒之证,它的蠕动、消化、吸收各个方面就不行了,而且病邪就全来了。病邪一旦进来之后,开始化热,开始出现化脓,出现粘膜溃烂,出现了一些感染,出现了一些拉脓情况,我们就需要用到相应的一些药物了。 甘调:用甘味药(参草枣),来调解或恢复胃气。非温不补,非甘不补。感觉有点虚,有点弱,吃点甜味的东西,耐力会变得很悠长。甘温之药才能让胃肠道的温度、功能回来,这时候用到参草枣,党参、炙甘草、大枣,来恢复胃肠道的正常机能,使正气存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说,稳住劲,甭管那个,肯定我们输不了,稳扎稳打,继续往下走就行了,这就是参草枣。甘药以调之,调的是肠胃。甘药养的是胃,甜入脾,养的是脾胃,使得我们每一天都有进账,我们心里就不觉得慌得慌,每天都有工资,每天都有奖金,每天领导管饭,饭菜质量还不赖,所以有足够的后勤供应、足够的后勤保障。 “辛开”:辛指用到半夏、干姜、生姜。半夏是止呕的,去浊水去粘痰;干姜是温中散寒,生姜是温胃止呕也是去胃里的浊水。孕妇老呕吐的炒的菜里多搁点姜丝、弄点红糖姜汤喝喝、生姜可乐煮煮喝。生姜止呕的力量很强,尤其是嘴里老有怪味的、口臭的,生姜、紫苏都是治口臭,紫苏叶治口臭很强,如果不配生姜,今天止住了,后天又来了。搁上两天又犯。为什么?里面还是有脏水、有浊水,就需要有生姜往下压。生姜到哪浊水就开始四散,这就是辛开。“开”指的是开结,打开那个死扣。你不是痞吗?两只鞋穿反了吗?那就都给你脱下来,把鞋带重新再系上,这是辛开。 “苦降”指的是用到黄芩、黄连。要注意什么时候会用到黄芩黄连呢?黄芩清胆热,肝胆之郁热,早起口苦的一般用黄芩。如果下午时口苦的一般用点黄连,清胃热。胃热同时心口有点热的,也会用到黄连,所以有心肌炎的常常用点黄连阿胶汤。黄连是直折心胃之热,是直着冲下去的,苦能够入心,而且能消除掉胃里的炎症。黄芩黄连是止泻的,所以有些热性痢疾常常会用黄连素。这个止泻的原理是什么?是因为黄芩黄连跟栀子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我们来分析一下药性。以前讲栀子豉汤,栀子是屈曲下行,有利黄、褪黄疸的作用(通过利小便),针对于虚性的、没有实际性的附着物的炎症。如果现在有宿食、有宿便肠炎了,不适合用栀子。栀子是检查了,CT也拍了,看里面没有哪里堵,这种情况下还有炎症,会用栀子,而且脸发黄、手发黄、身上发黄,这个时候是茵陈蒿+栀子,会发现它是通过利小便的方式给排出去,所以小便会很黄。但栀子不通大便,跟大便没有太大的关联。 黄芩黄连跟大黄有什么区别? 大黄是直接去实的,通过通利二便以大便为主(小便也会通,小便有炎症的用大黄泡水,这是捎带着的活,不是其主业,主业是通大便),通过大便把实毒排出去,这样也不会发炎了。 黄芩、黄连是虚性的、里面粘膜受损的、溃烂的那种炎症,它会把粘膜尽可能收口,而且把里面的脓液排出去。所以黄芩黄连是属于收涩性的退热消炎,跟大黄不一样。大黄是属于“啪”一拳打出去不知道往回收。黄芩黄连是收敛性的,是要给消炎,但要把你的创口给收敛住,所以一旦使用上黄芩黄连之后,里面很多的发酵物,腐败的、恶臭的一些东西会排出来,但是排完之后它就收口,就开始停下来了。所以黄芩黄连在应用时大家要注意,它会出现一些冥眩反应,很多人出现冥眩反应就是本来就拉肚子,但是每天只拉1次或2次最多3次,但用上半夏泻心汤(这里面有黄芩黄连),我拉了好多拉了7次,吓坏了,不敢吃了。 例子:曾经有个患者(有胃溃疡),吃完半夏泻心汤,是感觉很舒服,但拉了7次就停下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其姐姐来,问其弟弟好了没,说后来没吃。吃了两天,第一天拉了5次,第二天拉了7次,不敢吃了,停下来了。王老师告知没事,里面有黄芩、黄连、半夏,都是去浊物的,以前是排异反应、排毒反应,想排但排不干净,就是会僵在那了,现在是属于排不干净,过来个厉害的直接把他打出去这是好事,打出去之后,排7次后再坚持吃。半夏泻心汤不是通便的药,再坚持吃,吃上一个礼拜甚至10天,就不会再拉的,越吃大便越正常,就看病程长短了。有些病程十几年了,吃上七天才慢慢逐渐不拉了,就一直吃,跟你保证,里面有半夏黄芩黄连,绝对不是通便药,虽然寒凉,是寒凉中带着收涩固本,很喜欢这两味药,还有参草枣给固着胃气。 我们要首先了解这三组药,辛开、苦降、甘调。一个是打开的,驱散掉毒素;另一个是杀灭这些毒素同时挤出去之后又把所有的进行收敛性的;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家园重建工作。一直是持续不停、在保持着。这几个泻心汤几乎就是盲打。如果辨证不准,随便去用,无所谓。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无非就是差一味药的事,就多加个生姜,把半夏从三两15克降到一两5克就完事了,就改成生姜泻心汤了。甘草泻心汤就是把甘草加大到四两,就这么简单! 这三组加起来一共是8味,辛开用的是半夏、干姜、生姜,苦降用的是黄芩黄连,甘调用的是参草枣。随便开,大大小小的胃溃疡、结肠炎包括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扭转等全部在覆盖范围之内。西医叫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上吐的范畴、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下泻的范畴,也是可以用这三个泻心汤。 盲打归盲打,属于实在记不住。忘记了可以去盲打,不要有顾忌。忘了没关系,就记住这8味药,辛开苦降甘调。 精细的鉴别诊断: (1)这个人开始出现呕而肠鸣,心下痞,就是干哕,有时甚至不能吃多。刘渡舟先生的医案,有位男司机,就是不能吃多饭,只要一吃多就会呕吐,一吃多胃里就相当难受,心下痞硬,给其开半夏泻心汤,吃了就不胀了,的的确确通过大便排出一些痰来,这叫痰气痞。 半夏泻心汤是半夏为君。 看到一个人喜欢抽烟喝酒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适合用点二陈汤【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9g,生姜2片,乌梅1枚,甘草4.5g】,应酬比较多,肯定有痰。陈皮、生姜、半夏、茯苓、甘草,又没啥味,平时经常给他泡泡茶喝,养生壶了各放10克煮煮水喝,对他身体很好。 但已经到了痞硬阶段了,现在感觉应酬都是负担,一桌子的菜,吃不了几口,吃多了就要吐出来,吃多了胃胀得厉害,感觉僵住了完全不动,一桌子菜吃不了真遭罪,像这种情况,二陈汤就不好使了,就开始给使用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一吃进去会拉出一些痰来,通过拉痰的方式(两次或三次)基本上就排干净了,后面可以再坚持吃十天半个月,10-14副就可以了。 1、【半夏泻心汤】半夏20-30,干姜、黄芩、参、草各15、黄连5-10,枣7枚 半夏20(有时30,君药,一定要重用,原方半升,100毫升,大约60-80克左右,我们用其1|3,20-30,根据体重去估算,用轻了不好使,清半夏或姜半夏用20)、干姜三两15克(温胃,属于胃部有些虚寒)、黄芩15、黄连酌情(轻5重10,看胃热的程度)、参草枣跟小柴胡汤一样用量,参草各15,枣12枚(习惯用7枚)。 呕而肠鸣,可见肠中有水气。呕代表胃有些虚寒,肠中又有些水气,所以用半夏来止呕,用干姜来温胃,温胃的同时肠道也温暖起来了,小肠应该是热的,所以这时候应该重用干姜、半夏。 这是第一个鉴别诊断,是一切的基础。所有的泻心汤基本上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后面那两个都有呕而肠鸣,只不过有一些加法,加在哪? 比如生姜泻心汤,为什么要用生姜泻心汤?因为这个人就在呕而肠鸣的基础之上,又加了胁下有水气(不是胸部两侧,是腹部两侧,马甲线边上)、口中有食嗅,就是有脏水,有隔夜饭的味,还不是上火嘴巴里有口臭,是里面有宿食不化而出现的。就像夏天时东西在常温放着,放坏了,闻着一股酸臭味、膄味,稀饭在锅里搁了一宿或两宿,一打开那个烂味。这两个要点。 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主之。 呕而肠鸣,胁下有水气,口中有实嗅,生姜泻心汤主之。 (呕而肠鸣的基础之上,还出现了口中有实嗅,连续打嗝不止,噫气、干嗳、食臭,用生姜泻心汤。) 2、【生姜泻心汤】生姜30,干姜5、半夏20-30,黄芩、参、草各15、黄连5-10,枣7枚 加了生姜,减少干姜用量。干姜继续温肠温胃,但不是以温为主,而是以去浊为主。生姜本身也能温胃,所以不需要干姜那么大的剂量,多加了一个性能,是去浊水的。老是不停地打嗝,是有水逆上犯,这时生姜直接把水逆给消下去了,胃里的脏水直接给清掉,去胃里浊水生姜是不二之选。 如果肠道里面还有些浊水可以加点枳实,枳实也可以去浊水,但它主要是针对肠道,去胃里、食管里的浊水用生姜。 这位先生虽然抓了三副药,如果三副没好,做好用旋覆花代赭石汤的准备。但第一副喝完就不打嗝了,吃完三副饭量大增,而且排出了大量黑便(粘、臭),到第三副排出的便才是正常的金黄色。体重一下子往上长(老病号,糖尿病),一直吃降糖药把胃吃毁了。二甲双胍等药是降糖,但吃多了胃会受影响,吃不进饭,老觉得烧心、反酸、胃疼,大便还不太正常,胃肠道消化道在化学药物长期的刺激之下(吃一两年没事)胃就吃毁了。他用完生姜泻心汤不仅仅是不再打嗝,还排出了一些宿便,嘴巴里没那些邪味了,最关键是饭量大增,开始长肉,体质就能增强。 日本大塚敬节用生姜泻心汤+茯苓。出现了呕而肠鸣,口中有食臭味,最关键是还会出现下肢水肿。 胁下有水气,其病理是:因为这是升结肠和降结肠的位置,是这两侧出现了炎性物质,脓水一样的东西,所以需要用黄芩黄连去清掉里面的脓、浊液,消掉里面的炎症,在病名上实际上是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就是腹部的两侧开始出现有水气,就感觉这地方很胀,而且还咕噜咕噜一直在响,最关键这块还会感觉隐隐作痛,结肠炎,我们用黄芩黄连专门消这两侧的炎症,再加上辛开苦降温中。 但凡碰到这种情况直接用生姜泻心汤,但是大塚敬节为什么要加一个茯苓?如果出现小便不利,同时伴随着下肢水肿,就会再加一个茯苓。王老师至今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完全小便不出来了,好象生姜泻心汤的适应证里不常见小便的问题,基本上是消化道大便问题。 所以看到国外的研究中医的学者,超出了我们认知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危机感。大塚敬节不仅仅常常会在生姜泻心汤的基础上加茯苓、有时加枳实、有时加白术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即他在临床实际辨证时是非常活跃的。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一般使用不会超过2个月,慢性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就好利索了,不需要平时减半保养用,后面只需要不再暴饮暴食、吃完饭躺着不动、抽烟酗酒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只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容易复发,最多建议平时多吃点山药和鸡内金就行了。如果再犯,真的就是自己做的。 经常有人问,胃部是否以后要忌口,不能吃辛辣、生猛的等等?不需要忌口。从来不建议忌口,因为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你想吃这个说明身体里需要这个。当想吃甜食时,不给吃,身体就没有耐力,就给吃小建中汤,吃麦芽糖(不要吃精炼糖)。如果就想吃酸的,那就给点酸的,柠檬水、醋,有意识地在调料里加上这些。 大塚敬节在应用泻心汤时还有一个创建,创制出了针对于蛔虫的椒梅泻心汤(川椒和乌梅)。有虫子也会上吐下泻,胃中有些心下痞,小孩子最常见。小孩子动不动出现寄生虫病,吃这吃那、有时候自己吃手指,难免会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小孩子可以阶段性地吃吃打虫药,现在都是这样,更何况他们那个时代。小孩子一旦得了寄生虫病,蛔虫,就不爱吃饭,而且老拉肚子,瘦得不得了,肚子还胀,肚子有时疼有时不疼,不要光会一个小建中汤,小建中那是一看脸色不正,经常老是发烧感冒,属于外感型的,血液不是很好,所以是以桂枝汤打底的,属于营卫不合同时兼有腹痛,再看其面色有些虚黄,才会用小建中汤。小孩子有些胃中不和的、贪凉的,常常是半夏泻心汤证。不要以为是成年人才有慢性结肠炎,小孩子很多的不爱吃饭,也是可以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给他吃吃,饭量大增,大便还排得非常快。越吃大便越顺溜,越吃大便越顺畅,拉完之后是开心的那种顺畅,尤其里面有些胆道蛔虫、胃里消化道里有些蛔虫,给他加上蜀椒(花椒、辣的)、乌梅(酸的),热热乎乎,虫子全窜出去了,拉出去还都是活的。 3、【甘草泻心汤】 辨证要点:除了呕而心下痞、呕而肠鸣等这些情况之外,还日下利数十行。闲得没事老串稀,一天串个二、三十次甚至就真的出不了门。象这种情况就知道是粘膜溃烂受损了,这时候把甘草的剂量加大,加大到20,用四两。 如果有心下痞,甘草泻心汤里一方有两法,就是有两种:一种甘草泻心汤只有6味药,里面没有人参;另一种是包含着人参。很多人会觉得很迷惑,到底该有还是没有?哪个版本才是准的?实际上不存在哪个版本准不准。正常情况都应该加人参。因为是心下痞,心下痞就是指胃里面不动,人参是推动胃里面动的,所以吃上人参咕噜咕噜老想排气,胃动力变得很好,老想东西,那怕吃西洋参,胃里也咕噜咕噜想动一下吃点饭。 ***有些糖尿病人就是不想吃饭,胃吃坏了,加党参或其它参怕上火,糖尿病人本身就容易出现燥烈这种情况,口干等,就怕他上火,换成西洋参,白虎汤+西洋参或半夏泻心汤里把人参换成西洋参。 照样还是胃里心下痞就给通开。“痞”指的是不通、别扭、僵硬、动得不顺畅,这时候人参过来就起到让它正常动起来,所以有心下痞就应该有人参。 如果说没有心下痞,纯粹就是拉稀,那就甘草泻心汤去掉人参,重用甘草就行了,因为黄芩黄连消除掉里面的脓性、一些炎症,而且有甘草快速把肠粘膜修复回来、弥补回来。 甘草泻心汤常常会加上山药,山药本身也是粘粘哒哒的,会覆盖粘膜而且提供营养。长期拉稀会把人给弄虚掉,好汉架不住三泡稀,真的这个人会非常非常虚弱,虚弱又不敢用其它方式来补,只能用人参和山药来补是比较好的。人参是健胃的,山药修复粘膜而且有滋养作用。山药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山药并不贵,但营养价值却极高,所以非常适合糖尿人群去使用。 甘草泻心汤针对于呕而肠鸣、心下痞、日下利数十行这些情况(即慢性肠胃炎),反正天天拉稀的用甘草泻心汤就搞定了。 不仅针对于肠炎,针对于外阴瘙痒、附件炎、子宫里有些糜烂以及口腔溃疡,联合起来称之为白塞氏综合症,世界上难以攻破的难题,甘草泻心汤直接就解决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