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万不要“原谅”欺负过你的人!

 学生有礼111 2025-05-13
原谅的底色,是能量的匮乏。

因此,选择原谅欺负过他的人,往往都是能量的下位者。因为,之所以选择原谅,是对对方存有一定的忌讳,或者是处于某种程度的被动处境,于是,不得不以原谅的低姿态,去换取可能的处境改善。

从策略层面看,原谅,只能是作为一种表态工具,而不可能成为一种能量手段。

作为表态工具,一方面是以退让的姿态,来换取可能的处境改善,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一种无能为力下的自欺欺人。

因此,对于那些把原谅作为策略的个体而言,在表态原谅的那一刻,就已经暴露其能量底气的不足,以及其可能正受制于某种被动博弈的糟糕处境之中。

而能量手段,则不同。一切的能量手段,都具有两个层面的洞察:一是洞察到对方的能量阈值,二是清晰自身能量的可能变量。

因此,能量手段,始终是基于彼此能量博弈的阈值变化,来采取相应的表相策略,比如进退手法等,其底层逻辑,永远是看清对方底牌,给够自身进退的空间。而这种空间的达成,就是对对方最好的俯视。

01

欺负你的人,必定是看扁你的人。

没有一种欺负,是无缘无故的。也没有一种欺负,是因为不小心,或者是情绪难以控制。

任何一种欺负,都是对你的不在乎,是居高临下,是认定了你没有反击的能力。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来自外界的欺负事实,都不要为这种欺负寻找理由,找借口。

越找理由,越找借口,越说明你是可以被欺负的。并且,所找的理由和借口,都将成为他者继续欺负你的衡量标尺。

也就是说,在为原谅找理由和借口的时候,不同的理由和借口,会暴露你对“被欺负”这件事的认知程度。

比如,一位被家暴的女性,在丈夫认错的情况下,会找一个“他是爱我的,只是脾气不好”,作为原谅的自我安抚剂。而这种对欺负的认知,属于无理性,自欺欺人的极低认知。

对“被欺负”这件事的认知越低,越意味着,实施欺负的行为,越不需要承担高昂的成本。

说到底,一个人能不能欺负,可不可以欺负,最终,是由欺负他的成本决定。

而欺负成本的测算,一方面是基于对个体能量系统的测算,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欺负的得寸进尺程度,来不断探测其可被欺负的边界的。

因此,一个人可以被不断欺负,只能说明两点:一是能量值被摸透了;二是被欺负的成本极低,而总是选择原谅,就是成本极低的最佳注解。

02

提高欺负成本,必须从“不原谅”开始。

只有学会不原谅,才能真正看清自身的处境,看清那些原谅背后,不过是自身的无知和无能。

原谅背后,一定有无知。这种无知,就是对欺负底层逻辑的无知。任何得逞的欺负,都是拿捏了你的认知盲区和能量软肋。

看不见自身的认知盲区,就是无知无觉,于是,只能沦为鱼肉;看不清自身的能量软肋,就不知道自身处于怎样被动的处境之中。这种被动处境,将把自身带往怎样的无边界地带。

而能量软肋,就是在你一次次的选择原谅中,被那个别有用心的欺负者窥探到了。

会选择欺负他者的个体,始终是两类群体:一类是居高临下者,即缺乏敬畏者;一类是为虎作伥者,即狐假虎威,仗势欺人者。

而真正的强者,他们总是了然了其中的算计路径:在一次次的侵犯中,不断试探被欺负者的能量边界。

因此,越是能在第一次被欺负的时候,选择反击,哪怕是能量悬殊,也要选择反击,才能给对方以越明确的边界。

而不原谅,则是一种能量手段,即这笔账一直在,当能量可以碾压的时候,那个进退空间,就成为了悬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3

我们的文化,有很多地方,其实都是断章取义,甚至是被别有用心者所篡改过的。

比如,原谅,就可以被包装为是一种大度,一种顾全大局,甚至被升华为是一种佛家的放下。

而不原谅,就被斥为是记仇,是睚眦必报,是耿耿于怀,甚至是格局小,想不开等等之类的。

但是,只要稍微深究一下,就知道,要求人原谅的,一定是欺负人的人。这是试图以零成本的道德评价,来消解欺负人的昂贵的成本啊。

只要被欺负者选择原谅,那么,欺负本身,就被被欺负者自己给推翻了。最终,一个人能不能欺负,可不可以欺负的成本,都是由被欺负者自身所决定的。

关于《天下残局》书友服务的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