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炙甘草汤,生脉饮,归脾丸,四物汤方剂剂量,补血功效不同,大别山养生堂

 鹤年养生 2025-05-13

以下是这几个方剂在剂量、补血功效方面的不同:

 

炙甘草汤

 

- 剂量:一般组成为炙甘草12g、生姜9g、桂枝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30枚。但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 补血功效:主要功效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配伍阿胶、麦冬、麻仁等滋阴补血药物,可滋养阴血,使气血充足,以达到治疗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等病症的目的。

 

生脉饮

 

- 剂量:通常含有人参(或党参)9g、麦冬9g、五味子6g。制成口服液等剂型后,其含量有相应规格。

- 补血功效:主要功效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虽非专门补血方剂,但方中人参补气,气能生血,麦冬滋阴生津,可促进津液转化为血液,五味子收敛耗散之气阴,共同起到补气滋阴,使气阴两复的作用,对于气阴两虚导致的心悸、气短等有改善作用,通过气阴的补充,对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归脾丸

 

- 剂量:主要成分及常用剂量为党参80g、白术100g、炙黄芪100g、炙甘草50g、茯苓100g、远志100g、酸枣仁100g、龙眼肉100g、当归100g、木香50g、大枣(去核)25g、生姜15g。制成丸剂后,有不同的规格。

- 补血功效: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方中龙眼肉、当归直接补血养血,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等益气健脾,通过健脾以促进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充足,可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等病症。

 

四物汤

 

- 剂量:一般由熟地黄12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8g组成。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

- 补血功效:是补血调经的基本方剂。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补血要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养血敛阴;川芎活血行气,使补而不滞。四药配伍,具有补血调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营血虚滞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妇科病症,以及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等血虚症状。

 

总的来说,炙甘草汤侧重于滋阴养血以复脉;生脉饮通过补气滋阴来促进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归脾丸重点在健脾益气以养血;四物汤则是专门的补血调血方剂,直接针对血虚及血行不畅的病症。


炙甘草汤、生脉饮、归脾丸、四物汤均为中医经典方剂,都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但补血功效各有特点,具体如下:

 


炙甘草汤

 

- 补血原理:通过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来发挥作用。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配伍炙甘草、人参、大枣等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等滋阴养血,桂枝、生姜温心阳、通血脉。

- 补血特点:阴阳气血并补,侧重于益气滋阴、通阳复脉,适用于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以及虚劳肺痿等病症,对于心血不足且伴有心阳不振者尤为适宜。

 

生脉饮

 

- 补血原理: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阴止汗,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

- 补血特点:重在补气生津,兼能敛阴,通过补气以生血,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自汗等症,对于因气阴不足导致的血液化生无源者较为适用。

 

归脾丸

 

- 补血原理:以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为主。方中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等健脾益气,龙眼肉、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等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 补血特点:主要是通过健脾益气来促进气血生化,同时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等症,对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的血虚证效果较好。

 

四物汤

 

- 补血原理: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补血要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

- 补血特点:是补血调经的基本方剂,具有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的特点,适用于营血虚滞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妇科病症,以及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尤其对妇女血虚血瘀者更为常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