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 维度 1. 人员资质核查 排查方法:定期检查员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等,核对证书有效期、专业类别与实际工作是否匹配;查看新员工入职培训记录、老员工复训记录,确认培训内容覆盖岗位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 判断标准:若员工无证上岗,或证书过期未及时复审、培训记录缺失,视为存在安全隐患。 2. 精神状态观察 排查方法:班组长在班前会观察员工的精神面貌,询问其身体状况;通过监控查看员工工作期间是否有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与员工交流,了解其生活压力及情绪状态。 判断标准:若员工存在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等情况,可能影响工作安全,需引起重视。 3. 劳保用品使用检查 排查方法:现场巡查员工劳保用品的穿戴情况,检查安全帽是否系好下颚带、安全带是否正确高挂低用、防护手套是否破损等;抽查劳保用品的质量合格证,确认其符合国家标准。 判断标准:员工未按规定佩戴劳保用品,或劳保用品存在质量问题、型号不符,均为安全隐患。 4. 违规操作行为监督 排查方法:在作业现场安装监控设备,安排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期巡查;设置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互相监督;通过数据分析,识别高频违规操作行为。 判断标准:发现员工存在违规操作,如违规动火、违规使用设备等,即认定存在安全隐患。 二、“机” 维度 1. 设备日常点检 排查方法:制定设备点检表,明确点检项目、周期和标准;操作人员在每日作业前,对照点检表对设备的关键部位,如传动部件、润滑系统、制动装置等进行检查,记录设备运行参数;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深度点检。 判断标准:若点检发现设备部件松动、磨损严重、运行参数异常,或点检记录不完整,视为存在安全隐患。 2. 安全防护装置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设备的防护罩、防护栏、限位装置、紧急制动按钮等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测试防护装置的功能,如按下紧急制动按钮,查看设备是否能立即停止运行;检查防护装置是否存在变形、损坏。 判断标准:安全防护装置缺失、损坏或功能失效,都属于安全隐患。 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核查 排查方法:查阅设备维护保养台账,核对保养时间、保养内容是否与计划相符;检查保养过程中更换的零部件清单,确认是否使用合格配件;向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维护保养后的运行状况。 判断标准:若设备未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或保养记录造假、保养后设备仍存在异常,存在安全隐患。 4. 设备运行异常监测 排查方法:安装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振动、温度、电流等参数;通过听、摸、闻等方式,检查设备运行时是否有异常声响、异常发热、异味等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数据,对比历史数据,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潜在故障。 判断标准:设备运行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或出现异常声响、发热、异味等现象,即为安全隐患。 三、“料” 维度 1. 物料储存条件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仓库的温湿度记录,确保物料储存环境符合要求;查看易燃易爆物料是否单独存放,且与其他物品保持安全距离;检查物料堆放是否稳固,高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倒塌风险。 判断标准:物料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或堆放不规范,存在倒塌、泄漏、火灾等风险,视为安全隐患。 2. 物料标识与保质期核查 排查方法:检查物料包装上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是否清晰完整;核对物料入库时间,计算剩余保质期;对过期物料进行隔离标识。 判断标准:物料标识缺失、不清晰,或物料已过期,存在使用风险,属于安全隐患。 3. 危险化学品管理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环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查看危险化学品仓库是否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检查危险化学品台账,确保账物相符。 判断标准:危险化学品管理不符合规定,如未取得相关许可、储存条件不达标、台账记录不全等,存在安全隐患。 4. 物料质量抽检 排查方法: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物料进行质量检验,检查物料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查看物料的质量检验报告,确认检验结果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物料进行隔离处理。 判断标准:物料质量不符合标准,投入使用可能影响生产安全或产品质量,视为安全隐患。 四、“法” 维度 1. 安全管理制度审查 排查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审查,检查制度内容是否涵盖所有生产环节和岗位;查看制度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评估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判断标准: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内容不完整,或与法律法规不符、缺乏可操作性,视为存在安全隐患。 2. 操作规程执行情况检查 排查方法:观察员工实际操作过程,对照操作规程检查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抽查员工对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通过现场提问或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检查操作规程是否张贴在作业现场显眼位置。 判断标准:员工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或对操作规程不熟悉,以及操作规程未有效公示,均为安全隐患。 3. 应急预案及演练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企业是否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中毒等各类突发事件;查看应急预案的演练记录,确认演练的时间、内容、参与人员等信息;评估演练效果,分析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 判断标准:未制定应急预案,或应急预案未定期演练、演练效果不佳、未及时修订,存在安全隐患。 4. 安全培训计划落实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企业的安全培训计划,核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对象是否明确;查看培训记录,包括培训签到表、培训课件、考核试卷等;向员工了解培训效果和收获。 判断标准:未按计划开展安全培训,或培训记录不完整、培训效果差,视为存在安全隐患。 五、“环” 维度 1. 作业环境整洁度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作业现场是否保持整洁,物料、工具是否摆放有序;查看地面是否有油污、积水、杂物等易导致人员滑倒的危险因素;检查通道是否畅通,有无障碍物占用。 判断标准:作业现场脏乱差,通道堵塞,存在人员滑倒、绊倒等风险,视为安全隐患。 2. 通风与照明条件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车间、仓库等场所的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通风效果是否良好,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是否超标;查看作业区域的照明亮度是否满足工作要求,照明设备是否完好;检查应急照明设施是否齐全、有效。 判断标准:通风不良导致有害气体积聚,或照明不足、应急照明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3. 现场警示标识设置检查 排查方法: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在危险区域、设备旁等位置设置了相应的警示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烟火” 等;查看警示标识的内容是否清晰、准确,颜色和形状是否符合标准;检查警示标识是否有损坏、褪色。 判断标准:警示标识缺失、不清晰、损坏或设置不符合标准,不能有效起到警示作用,视为安全隐患。 4. 极端天气应对措施检查 排查方法:在极端天气(如暴雨、大风、高温、暴雪等)来临前,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查看排水系统是否畅通,防雷、防风、防洪等设施是否完好;检查设备和物料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判断标准:未制定极端天气应对措施,或应对设施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
|
来自: blackhappy > 《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