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山偶遇伙房神秘僧人,他一边洗碗一边传授我修行秘法,太妙了

 天地有正氣 2025-05-13

有一年去五台山,在一个半山腰的不知名的寺庙里游玩。当时正好肚子饿,就去他们斋堂吃饭。吃饭的时候就感觉那个饭菜味道太好了,就一点青菜茄子豆角,但是炒的既不咸又不油又很好吃。

因为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我吃完饭我就想去找这个厨师,我觉得这个厨师一定是个高人能把菜炒的这么好。

找到他们厨房,有位小师父正在做事,我就问他菜是不是你炒的?他说我哪有这本事,我们庙里有个大厨啊,你看他就在那边了,他手一指,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大概四五十岁的老和尚,穿了非常旧的僧衣。正在一边用一个大盆子洗碗,

五台山偶遇伙房神秘僧人,他一边洗碗一边传授我修行秘法,太妙了

我跑过去给他行礼,我说法师你怎么一个人来干这些事情,这庙里只有你一个人干这你不累吗?

他说:我出家前可比出家后更累呀。这点累又算什么?

我见那里有一大堆碗,于是我就坐下来帮他洗。边洗一边跟他聊天。

我问他:怎么才能把这些素菜做得这么好吃,又不油腻不齁咸?

他说:就是你少动他,不要老是去铲他,也不要去放太多油盐酱醋,就是让它熟了,然后保持原有的状态,一点点盐能够调调味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个世界很多事都是这样,你过多的去搞他,搞出来的好像是挺好口味很重,很过瘾,可是他不经搞。没有余味。

你看你们喜欢喝茶的也是这样的。什么茶才是好茶呢?就是那个水烧开了,那个茶叶这么一煮。也不用各种那些仪式,乱七八糟的搞那么繁琐。趁着你最想喝茶的那一刹那,喝下去就那一口就足够了。

我们做菜也是同样的,如果是在社会上做菜,那你可能要把口味做的重一点。调料跟酱料要放的多,但寺庙里吃饭不是这样,寺庙里吃饭他不只是吃饭呢。他也是修行,也是一种教育法,

当你品尝的食物最初的那种鲜味,那种平凡但是又新鲜的味道,你就能够领悟很多修行的道理。

很多人修行就是喜欢搞复杂,很多简单的事情,他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什么会复杂呢?因为他脑子里面想的太复杂。他脑子里为什么会想复杂的,因为他是从生出来到长大到变老,他吸收的东西太多了,他吸收完之后全存在那里,不停的影响自己。

五台山偶遇伙房神秘僧人,他一边洗碗一边传授我修行秘法,太妙了

有的人简单一点,只有一两个制式,有的人有十几个制式,有的人有一上百个制式。所谓制式就是形成的一套观念在影响自己。

比如看了一本书,看了一个视频,看着某人说什么,或者自己研究什么,总之这些东西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网络,把自己牢牢的网住套住,出也出不来,然后看世间所有的事情都用这个网去套,他是不自觉的,脑子停不下来,一直在那里嗡嗡嗡的。

所以这样的人他就失去了最初的那种新鲜的状态,看什么东西听到什么东西,认识什么东西吃什么东西,接触什么东西都很复杂,没有办法接触到这个东西的原本状态。人就越活越糊涂,但是他自己还以为自己越来越智慧渊博。

你看修行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还原到最基本的状态。

很多高僧大德,身无长物,不带任何东西也能活得照样开开心心的,那是因为他们只用最基本的,只求最基本的,基本的东西满足了之后,他能够生存活着就可以了,其实灵魂就已经足够了。我们的灵魂就好像做菜,你搞多了油盐酱醋他肯定受不了,吃了消化不好。

所以禅宗你看他最反对就是头上安头。什么东西一出来自己先去解释一番,先去安个名目,搞个词语去诠释。搞一堆定义放上去,这都是头上安头。

因为你本来就有头啊,当你本来就有头你怎么可能说我要在我头上安一个头呢?一个正常人是不会这样说的嘛。可是一到了修行上,我们都忍不住要去安头。越安越多,安出一个大怪物来了。

我问他:你说的就是说不做多余的动作对不对?那这个不做多余的动作,到底是在表面上还是说心理,还是说表面和心理都一样呢?

五台山偶遇伙房神秘僧人,他一边洗碗一边传授我修行秘法,太妙了

他说:很多修行人,他表面上也不多余,慢慢的断舍离,直到最后变成返璞归真那种平凡简朴的生活。离开物欲的拖累,离开情感的拖累,离开世俗的拖累,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修行需求。

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说自己就算在红尘当中拥有万贯家财权力名利美色,你都能够在这里面自由自在,还能够像维摩诘居士一样有大智慧。这是有可能的,但是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因为你不苦啊,不苦你就很难有菩提心。虽然你认为自己在修行,可是你没有磨难,没有苦。一切都那么舒适,你很难修的。

表面上的简朴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你吃东西,你非要餐餐都山珍海味,非要每一餐你都吃得自己口舌满意。那这个不叫修行,这是过日子。

当然按老百姓过日子来讲是没有错,谁不想过得舒舒服服呢?可是你如果真的要修行,你就不能只是这样。这一餐不满足不满你的意,不是你的口味,你也照样吃得开心。没得吃你也不饿,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你也是浅尝辄止。这样才是修行。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内心的断舍离。所谓内心的返璞归真,就是说内心总是知道和归于这个本来就是知道自己不必要做过多的东西,不要想过多的事情,没必要动太多的脑子。

五台山偶遇伙房神秘僧人,他一边洗碗一边传授我修行秘法,太妙了

这是一个很本来很自然的状态,他跟外相的断舍离和返璞归真也很有关系,你外相上做不到这个内在也很难去做到,除非你的悟性超然。所以修行是一个统一的,身心统一的多元化工程。

但是无论他多复杂,你都要简单去搞,就好像做菜放一点点油火烧大把菜往里一丢。晃荡两下放点盐就出锅了,那个菜的本来的味道就是那么好。如此而已,如实而已。

他说完,碗也洗完了,我这才发现,刚才那位小法师,也一直恭恭敬敬站在后面听。

(本文为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