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用夸张,把人物变“巨人”》教学记

 艺之芳华 2025-05-13 发布于湖南
夸张是一种特别好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方式,它往往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有意识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超越现实的限制,想象事物的各种可能性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鉴于这周要写身边有特点的人,今天下午借助郭筠筠老师分享的课件《巧用夸张,把人物变“巨人”——<小真的头发>》,引导学生用夸张手法写了一段《小真的长头发》。

学生对于绘本故事的兴趣依然不减,即使是下午第一节课,最犯困的时候,依然认真看屏幕,不想错过一个环节。对于作者的夸张手法,学生十分佩服,不管是用长发钓鱼还是用长头发晾衣服,每个画面的呈现都引发他们的“哇”声一片。对于15分钟的随堂练习,大部分学生也能很快进入状态,除了那几个半天不肯动笔的人。

一、学生的奇思妙想
李老师问“长头发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小正说:“从高楼上下来的时候防滑梯。”
小豪说:“用来跳长绳。”
小萌说:“可以荡秋千。”
小涛说:“可能会被别人当成异类。被他人嘲笑。”听到他的话,我很心疼他,班上的人也总是和他处不来,都认为他怪怪的,本想就这个话题安慰他:“别人把长头发的人当做异类,那是因为他见识少,而且不懂尊重别人。”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一下子就继续回到了课堂。

李老师再问:“长头发有没有可能带来坏处呢?”
小岚说:“长头发会拖到地上,容易搞脏。”
小轩说:“长头发不方便洗头。”
小琛说:“长头发也不好梳。”
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不点名回答的时候感觉好多人都在开口说。

二、教师的归纳总结
“这个故事重点就是运用夸张手法写头发的'长',写了长头发的好处,也写了长头发可能带来的坏处。不过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坏处也变得有趣。可以躺在河边洗头,有河里的小鱼小虾来长头发上面玩;洗头发时的长头发上泡泡就像冰淇淋;烫了的长头发就像一棵树……每一件事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关键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把糟糕的一面变得更有趣一些。”

“有一位郭老师还引导他们班学生拓展延伸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除了长头发,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这个问题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并没有让学生展开思考。或许有的学生都没有听到。

《写作小魔法师》中在这一章节还提到“反向思维”,《小真的长头发》是把头发说得要比实际长,其实还有一种缩小夸张,把事物说得特别小、低、少、弱、浅……

写完之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作品两遍的常规动作又没有完成。我在想,郭老师是一节课完成一节吗?难道是我在讲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不够简练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