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举世欲翻情字案,须从乖处觅风流——第一部将王阳明事迹搬上舞台戏李渔经典《玉搔头》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5-05-14 发布于浙江
浙江永嘉昆剧团《玉搔头》剧照

《玉搔头》序

昔人之作传奇也,事取凡近而义废劝惩,不过借伶伦之唇齿,醒蒙味之耳目,使观者津津焉互相传述足矣。自屠纬真《昙花》、汤义仍《牡丹》以后,莫不家按谱而人填词,遂谓事不诞妄则不幻,境不错误乖张则不炫惑人。于是六尺氍毹,现种种变相,而世之嘉筵良会,势不得不问途于庸琐之剧,岂非宴衎中一大恨事乎?此余所以读《玉搔头》而击节不置也。《玉搔头》者,随庵主人李笠翁所作。其事则武宗西狩,载在太仓王长公逸史中。其时则有逆藩之窥觊,群邪之盗弄,王新建之精忠,许灵宝父子之正直,及刘娥之凛凛贞操,无一不可以传,而惜未有传之者。乙未(1655)冬,笠翁过萧斋。酒酣耳热,偶及此,笠翁即掀髯耸袂,不数日谱成之。观其调御律吕,区画宫商,集《花间》《草堂》于毫间,坐郑虔辉、乔孟符于纸上,有风有刺,骎骎乎金元之遗响矣。笠翁何以得此哉?盖笠翁髫岁即著神颖之称,于诗赋古文词罔不优赡,每一振笔,漓漇风雨,倏忽千言。当途贵游与四方名硕,咸以得交笠翁为快。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久之中落,始挟策走吴越间,卖赋以糊其口,吮毫挥洒怡如也。嗟乎!笠翁有才若此,岂自知瓠落至今日哉。余因序次其所为传奇而并及之,且今天下知笠翁不仅以传奇著也。

戊戌(1658仲春黄鹤山农题于绿梅深处

揉不开的倦眼难睁,伸不直的纤腰谁靠

【译】昔人创作传奇,多取材于平凡琐事,却荒废了劝善惩恶的本意,不过借伶人之口,唤醒蒙昧之众,使观者津津乐道、互相传诵便足矣。自屠隆《昙花记》、汤显祖《牡丹亭》问世后,世人莫不家家按谱填词,竟认为情节不离奇则不显虚幻,场景不怪诞则不眩人耳目。于是方寸舞台之上,尽现光怪陆离之象,而世间宴饮聚会,不得不屈就于庸俗琐碎之剧,岂非宴饮之乐中的一大憾事?此乃我读《玉搔头》而拍案叫绝之故。

《玉搔头》乃随庵主人李笠翁所作。其事源于明武宗西巡,载于太仓王世贞逸史之中。当时逆藩觊觎皇位,群邪把持朝政,王守仁之精忠,许进父子之正直,及刘娥之贞烈操守,无一不可传颂于世,惜未有传之者。乙未(1655)冬,笠翁访我草堂。酒酣耳热之际,偶谈及此,笠翁即掀髯振袖,不过数日便谱成此剧。观其驾驭音律,安排宫调,将《花间集》《草堂诗余》之韵致凝于笔端,令郑光祖、乔吉之才情跃然纸上,有讽刺有劝诫,俨然承金元杂剧之遗风。笠翁何以能臻此境?盖因其幼年便被誉为神童,诗词歌赋、古文辞章无不精通,每每挥毫,文思如风雨骤至,顷刻间千言立就。当朝权贵与四方名士,皆以结交笠翁为乐。其家素来富足,园亭绮丽冠绝乡里。后家道中落,始携才学游历吴越,卖文为生,挥毫泼墨间怡然自得。

唉!笠翁才高如此,岂料竟落魄至今日?我特为其传奇作序,并附此小传,盖因天下人皆知笠翁之才,非止于传奇创作啊!

情痴痴到武宗游,男子颠狂已尽头。

举世欲翻情字案,须从乖处觅风流。

【总评】明朝三百年间,许灵宝家门最盛,而事业复有可观,王山阴理学称尊,而功烈尤为丕著。二公之事虽登载籍,未播管弦,使妇女、孩童不尽识其面目,亦缺憾事也。至于武宗之面目,久现于优孟衣冠。嫖院一事,可谓家喻而户晓者矣!但屈帝王之尊,而为荡子无赖之事,此必亡之势也。其所以不亡者何故?岂非辅弼之有人,而弥缝之多术耶!若不揭出此义,昭示于人,则天子浪游而国事无恙,几为可幸之事矣!是剧合一君二臣之事,而联络成文,使孩童、妇女皆知二公有匡君之实。二公既有匡君之实,则武宗亦与有知人之明。由是观之,其侥幸不至失国,亦理之所当无,而事之所合有者也。以此示劝于臣,则臣责愈重,以此示诫于君,则君体不愈严平?作是剧者,原具此一片深心,非漫然以风流文采见长也。有责其以衮冕登场,近于亵慢者。吾不知嫖院一剧始自何年?徒暴其短者,不闻见罪于世,而代文其过者,反蒙指摘于人。亦何幸于前,而不幸于后欤!

【译】明朝三百年间,许灵宝家族世代显赫,其功业成就也颇为可观;王山阴(王阳明)以理学成就尊崇于世,而他的事功勋业更加卓著。这两位贤臣的事迹虽载于典籍,却未被搬上舞台传唱,致使妇孺百姓不能目睹其风采,实乃憾事。反观明武宗的荒唐行径,却通过戏剧装扮长久呈现于观众眼前。尤其是他微服逛妓院的风流韵事,真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堂堂帝王屈尊效仿市井无赖行径,这分明是亡国之兆,为何大明王朝竟未因此覆亡?想来必是朝廷有贤臣辅佐,且弥补过失的手段高明啊!若不揭示这层深意昭告世人,人们只会觉得天子荒嬉而国运无恙纯属侥幸。这出戏将君臣三人的事迹熔铸一炉,使妇孺皆知两位贤臣确有匡扶君主的实绩。既见二臣有匡正之功,便知武宗亦有知人善任之明。由此看来,大明能侥幸未失江山,既合乎情理又符合史实。将此等史实搬上舞台,对为臣者是更重的责任警示,对为君者则是更严的德行劝诫。创作这出戏的作者,本就怀着这般深意,绝非徒以风流文采哗众取宠。

有人诟病剧中让帝王穿戴衮冕登场有亵渎之嫌,却不知描写嫖院丑事的戏文始于何年?那些只知揭人短处的创作,从未听闻遭世人谴责;反倒替君主掩饰过失的作品,反要蒙受指摘。这真是前人幸运而今人不幸的怪现象!

注:

许灵宝:疑为明代名臣许进,其家族"许氏一门九进士"显赫一时

王山阴:即王阳明,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阴宛委山,世称"王山阴"

优孟衣冠:春秋时优孟扮作孙叔敖形貌,后以指演戏

衮冕:古代帝王礼服,此处借指帝王形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