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夏季节最容易发的 12 种皮肤病(附用药方案)

 板桥胡同37号 2025-05-14 发布于天津

春季万物复苏,随着大地气温回升,细菌和病毒也会大量繁殖和传播,人体内环境也开始活跃起来了,内外加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诱发皮肤病的发生,需提前做好防护。


白癜风

Nurses'

Day


这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由于皮肤的黑素细胞功能消失引起,但机制还不清楚。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发病部位有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


常见临床症状为皮损为乳白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白斑境界清楚。性别无明显差异,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好发。


药物治疗:


  • 口服药:驱虫斑鸠菊丸、白癜风丸、补骨脂颗粒。
  • 外用药:补骨脂酊或2.5%~5.0%碘酊涂抹,结合NB~UVB紫外线灯照射等。
  •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E、葡萄糖硫酸锌片。

接触性皮炎

Nurses'

Day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等。
  •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氧氟沙星凝胶。

脂溢性皮炎

Nurses'

Day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外用药:酮康唑洗剂、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地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Nurses'

Day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外用药:丹皮酚软膏、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Nurses'

Day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2)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症状减轻后,皮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但搔抓后仍出现糜烂。


(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时,皮损纹变粗大,表现干燥而易发生皲裂。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药物治疗


  • 口服药: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钙,还可以口服荨麻疹丸,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中药制剂可以有整体调节的功效,有利于慢性病的有效治疗。
  •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等。

寻常性痤疮

Nurses'

Day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前额、双颊、胸背及肩部。初为粟粒大小毛囊性丘疹,日久顶端形成角栓,进而发展为脓疱、结节、感染伴有疼痛。


药物治疗


  • 口服药:维生素B6、维胺脂、甲硝唑、锌。
  • 外用药:维A酸、甲硝唑凝胶、阿昔洛韦凝胶。
  •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及其他多种维生素、葡萄糖酸锌片。

银屑病

Nurses'

Day


俗称牛皮癣。原因不明引起的慢性鳞屑型皮肤病,皮损为斑丘疹或斑片。牛皮癣的早期症状为针头或绿豆大小红色点疹,逐渐扩大,有的点疹形成斑片。该病的特征是表面覆盖有干燥的银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小片血点,好发于春冬季。


药物治疗


  • 口服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类或氨肽素片免疫抑制剂甲氨喋砱。
  • 外用药:地蒽酚软膏、维A酸类、卡泊三醇等药品。
  • 联合用药:他克莫司、维生素C、钙剂、B族维生素。

带状疱疹

Nurses'

Day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簇集性水疱,边界清,带状排列,自觉疼痛,可自愈。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药物治疗


  • 口服药:抗病毒口服液、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
  • 外用药: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康复新液擦拭。
  • 联合用药:氨基酸软胶囊、营养神经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甲钴胺250-500mg等。

手癣与足癣

Nurses'

Day


手癣和足癣都是由于真菌感染手足皮肤所致的疾病。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脚气”。虽然引起手足癣的真菌种类较多,但绝大多数为皮肤癣菌所致。


(1)浸渍糜烂型脚气


浸渍糜烂型脚气主要表现为第三和第四趾间,也有波及全趾间皮肤,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露出红色糜烂面,有臭味,可引起丹毒、癣菌病等并发症。


趾间糜烂、角质层浸渍发白是浸渍糜烂型脚气最显著的特点,多见于脚部多汗或经常穿透气性差的雨鞋、胶鞋的人。


药物治疗


  • 口服药:抗真菌药品,伊曲康唑,酮康唑。
  • 外用药:硝酸咪康唑乳膏、足光散、特比奈芬喷雾剂。
  •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螺旋藻。

(2)水疱型脚气


水疱型脚气的症状为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如果不继发细菌感染,数天后疱液可自行吸收。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脱屑,皮损继续向四周扩大。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疱周出现红晕,疱液化脓变浑浊,疱壁溃破后局部出现糜烂或肿胀。


此时,如果用药不当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淋巴管炎等一些脚气的并发症。水疱型脚气往往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


药物治疗


  • 口服药:抗真菌药品,伊曲康唑,酮康唑。
  • 外用药:硝酸咪康唑乳膏、足光散、特比奈芬喷雾剂。
  •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粉。

(3)角化过度型脚气


角化过度型脚气角化过度型脚气为脚跟、脚跖或脚缘皮肤粗厚、皮肤纹理增宽加深,易发生皲裂,可因皲裂致出血及疼痛。角化过度型脚气的特点为角质增厚、脱屑、干燥,累及整个为掌跖甚至向脚背蔓延,双脚对称发病。


角化过度型脚气一般自觉无瘙痒,无皲裂时亦无疼痛,容易被患者忽视,很少治疗,以至皮损加重,引起自身手癣、体癣、股癣、甲癣等。


药物治疗


  • 口服药:抗真菌药品,伊曲康唑,酮康唑。
  • 外用药:复方水杨酸溶液、土槿皮酊、曲咪新、硝酸咪康唑乳膏。
  •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粉。

体癣与股癣

Nurses'

Day


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鳞屑、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同脚癣。抗真菌治疗。


甲癣

Nurses'

Day


甲癣指甲板失去光泽,变灰白色,灰褐色或淡黄色,质地变脆,增厚,甲板和甲床分离,甲下堆积角化性鳞屑。


药物治疗


  • 口服药: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氟康唑、酮康唑。
  • 外用药:阿莫罗芬、环吡酮胺。
  •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维生素C。

花斑癣

Nurses'

Day


花斑癣由马拉色菌引起。发生于胸、背、颈面部,皮损为淡黄色,黄豆粒大小,呈花斑状,有瘙痒。


药物治疗


  • 口服药:伊曲康唑、特比奈芬片、氟康唑、酮康唑。
  • 外用药:复方水杨酸溶液、土槿皮酊、曲咪新、硝酸咪康唑乳膏。

引用来源:联合用药指南、医护多药学学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